梅珍就是最好餌,不過他并不能馬上拋到水里打窩,他得先將游洲地下基地的路數摸清楚才行。
梅珍并不是以愛德華主教手下的身份進入索格倫基地,也不是以星辰國特工的身份出現,他是以北美幸存者基地考察員的身份到來。
這一點在一路過來時就跟約翰和凱瑟琳商量好了的,里貝克更是興奮得不得了。
梅哲仁沒有連著約翰和凱瑟琳一起騙,向他們公開了分身和變身的秘密,那么梅珍就藏不住了。
即便不說他們也會猜的,還不如開誠以待,這樣至少大家心里敞亮,不會有心結。
里貝克在當面見識過老師的變臉**后開心壞了,一是可以繼續從老師這挖寶,二是他渴望有人在身邊不斷地給他指導。
游來游去的地下基地,教育的狀況比之馬拉更糟糕,回想起初見杜朗寇時他一臉愴然的樣子,梅哲仁就心中勾扯地痛。
沒有老師的孩子,或者說沒有知識可以汲取的孩子,那才是真的慘,因為那將讓人類失去希望。
里貝克算是幸運的了,他好歹遇上了個因為她姐姐而搭上來的“叔叔”,約翰想方設法地給里貝克創造條件,讓他能盡可能多的接觸知識和書籍。
普通的孩子可沒有這個待遇。
想一想當年星辰國先烈長途跋涉開創根據地時小孩們趴在石頭上學寫字、窩在背蔞里背課文的情景,就可以推算到,整天居無定所、食不裹腹、惶惶終日的難民中的小孩是怎樣的一種成長環境。
計算機里有的是知識,可計算機連開機都做不到。
每一次約翰他們開著潛艇出航,除了運輸物資交換情報,最重要的一項是在潛艇里打印課本,因為那會兒潛艇上計算機能開機。
也成不了本子,都是散亂的一頁一頁的稿紙,就這還壓根做不到人手一冊。
孩子們只能數十人共用一本書,不能用手碰,只能隔著玻璃看,翻書的權力在老師手里。
像里貝克這樣的戰爭中的一代,就是這么成長起來的,知識對于他們來說比面包還香。
面包在人工農場技術成熟后就解決了,大不了不用自動控制,大家都做回體力勞動的農夫就行。
可想學知識就得有書,書卻因為硅基人的原因被鎖在了存儲器里。
或許有人會認為把潛艇開出去,長期在海里印刷不就行了嗎,大不了就把潛艇開成印刷廠。
可潛艇是需要能源的,燃料從何而來,反應堆也是需要原料的。
游洲的地下基地分散導致了他們無法下大力氣開拓礦產,沒有石油,沒有裂變燃料,也無法從海水中提煉氘氚,更談不上小型聚變堆。
若不是近些年熊落將技術擴散過來,游洲的小孩且得再當幾年文盲。
而且潛艇也不夠,平均下來每個地下基地也均攤不到兩條潛艇,用來運輸交換物資都顯得吃力,哪還有閑暇干別的,生存處于第一位。
誰能想到,戰前號稱人口平均素質最高的游洲,竟然會淪落到這種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