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億的幸存人口,分散成兩百多個基地,近六百個洞庫,卻容不下一張書桌,養不起區區的教師,但這就是現狀。
星辰國的南嶺基地算清苦了,和他們一比那就是富農,像南海基地那樣的大戶,那就是億萬富翁了。
梅哲仁想來點憶苦思甜,給梅遠智發去了所見所聞,結果得到一條回復:“看來媽媽這些年為了我還是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謝謝,我收到了,我會記得媽媽的好。”
馬姿楠倒是得意洋洋,不無炫耀:“看,我可是為老梅家作出了貢獻的,至少梅遠智知書達禮,不是個野孩子。”
最后一詞還重音重讀了,這個回復差點沒讓梅哲仁吐血,這什么跟什么嘛。
不理他們了,明知卻顧左右而言它,太不仗義了,梅老師決定自己解決問題。
他發起了一個募捐,真的不要錢,只要潛艇和空天艦利用出航出勤的機會,拐點遠路,給游洲這邊送書過來。
王學祖這一次又冒了,他沒領會清楚教官的意圖就在群里亂放厥詞:“教官,游洲那幫家伙畏威而不懷德,管他們這些干嘛,餓不死他們就行。”
都不用梅哲仁鎮壓他,程丹心就出面收拾門庭打掃院子了:“短見,那是兩億人,不是兩億只牲口,以前阿咩人總以人種族群經濟等紐帶來左右游洲,當時我們的科技文化水平又沒跟上來,所以總是沒有辦法團結游洲人民,現在他們碰到這樣的困難,正是我們伸出援手的好機會,從思想上團結他們,拉近雙方的距離,要遠好于給吃的,都在水藍活著,都呼吸著水藍的空氣,我們還能不管?”
程丹心的意思說透了有識之士的心,這條政策就這么定下來執行了,取了個名字很有內涵——發電機計劃。
若干年后,游洲戰后的一代長大了,他們堅定地認為,星辰國送來的“發電機”是游洲浴火重生的動力,無可替代。
梅珍是在跟里貝克參觀他的學校時發起并策劃了這件事,當時他看到僅有不到五十人的艾庭堡大學時,突發了靈感。
同時他也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那就是游洲這邊的教育,有著向中世紀回退的現像。
不再注重科技知識的傳承,而是更傾向于神學修煉。
因為這些學校都是教會贊助的,他們會通過學校尋找像約翰一樣的好苗子加以培養。
可培養的不是學識,而是騎士傳承。
這個現象不僅僅在大學里存在,在稍后里貝克當向導帶著梅珍去參觀時在中學和小學里見到的情況更普遍。
然后,當梅珍通過約翰向基地的高層以及教會提交他的援助方案時,竟然被拒絕了。
要知道,梅哲仁并不是以星辰國人士的身份來發起此事,他是北羊洲幸存者組織考察員的身份來推進發電機計劃。
他現在頂著的可是一副正宗的白人面孔,就隨手復制的楚門的樣子,可不會出現什么意識形態滲透的問題,而且這項計劃對于游洲的基地領導人和教會是透明的。
望著沮喪的約翰,梅哲仁忽然發現,自己誤打誤撞,竟然要揭開教會的面紗了。
為什么他們會走上反智的道路?發源于游洲和教會本身的現代科學,竟然不是教會今后的走向,這還不說明問題,問題就潑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