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軍團的肌體和基因修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就像是天上下著的雨一樣,也同樣需要時間的滋潤。
梅哲仁沒有那么多時間陪著活死人,反正都連接上弦了,大可以遠程操作。
現在他們得去試一試新鮮出爐的暗能量引擎,攻關小組不負所托,將試驗機造了出來,可以試航了。
沒有在黑龍號上直接改裝,火龍號和劍龍號組成了對照測試組,梅哲仁只需帶上弟子們去“觀摩”就好。
不只是單純的看,這個觀摩在梅哲仁這里是觀察然后接受困難摩擦的簡寫。
事實上都不等五人小組搶著上手,王學祖跟羅劍就快打起來了。
本來王學祖還想跟羅劍猜一碼定輸贏來著,后來是梅念碧和李夢星齊齊向馬姿楠求救,老太太給梁明誠施加了些影響,一起上馬,皆大歡喜。
不是公器私用,而是另有打算。
暗能量引擎的測試本就沒有太大的風險,頂多就是失效而已,不應做備份實驗,那樣有點浪費資源了。
可帳的算法有很多種,有經濟帳,也有時間帳。
如果僅一艘空天艦用于測試,一來裝不下太多人,二來如果實驗失敗了再來回跑,時間就浪費在路上了。
測試肯定在通往熒惑的深空航道進行,用冷聚變來回跑一趟就得數日,有多少時間夠這樣消耗。
因此研究所跟梅哲仁一起斟酌后決定,上馬兩艘空天艦。
改裝一下,把其中的一艘變成加工中心,發現問題了直接就可以在現場改造現場變更實驗參數。
暗能量引擎也被模塊化設計了,前鰭的離子發生裝置和尾鰭的浪涌振蕩器直接做成了可拆卸的模塊,可以用另一艘空天艦的機械手進行更換,然后兩艦對接便可以馬上用加工中心修復改造。
得益于暗能量引擎并不依賴于工質推進,它的作用力不接觸引擎本體,而是直接像海浪一樣作用于艦體外的能量罩。
所以引擎并沒有與艦身結聯是否牢固的問題,說它像噴水推進器也只是為了解釋得更形象,它噴的是無形的暗能源浪涌,反推也是作用于無形的暗能量罩。
同時模塊化設計不但方便,還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
萬一離子發生器或者浪涌振蕩器發生了故障,如果在深空可以直接進行自持續的緊急維修,只要艦上有備份套件就可以了。
區別在于單艦航行時需要船員進行太空行走手工更換,雙艦編隊的話就啥問題也沒有,幾分鐘的功夫就能解決問題。
這又引出了另外的一盤帳,效率帳。
單個暗能量引擎產生的暗能量浪涌,理論上覆蓋的區域半徑有上百公里,在這個范圍內,只要是籠罩在防護罩里的物質都會被推動。
而且它的輸出功率并不會因為防護罩里的物質質量增減而改變,因為動力不是引擎提供的,只是引擎誘發的,算是一種宇宙之力。
那就意味著在離子防護圈的范圍里,拉多拉少并不會增加能量的消耗,甚至于擴張暗能量防護罩的范圍在功率輸出上也劃算。
最終得到的數據模型顯示,雙艦編隊跟單艦編隊航行所消耗的能量沒有額外增加,另一艘空天艦只要控制在防護罩的范圍內,等于可以白白地搭順風車船。
還有一種拖拽的方式,以百公里的半徑來計算,幾乎就可以容納一支大型艦隊。
只需要一個動力,然后每艘空天艦只要打開離子發生器形成暗能量保護罩就行了,這個半徑內的暗能量浪涌足可推著它們前行。
這跟梅哲仁原來估計的難度相去萬里,只要結隊航行,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真氣或者場域能量。
這項技術應用在小行星帶采礦上最有前景,一艘空天艦跑進小行星帶,用暗能量防護罩把小行星套起來,雖然吃不了,卻可以直接用暗能量罩將它兜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