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最適合殖民的陸地星球,目前只發現四顆……”蘇雷看了看手里的資料。
“是的……其中最接近母星的是這顆,天秤581G。這顆多巖石行星距離地球20光年,質量大約是地球的2至3倍。它環繞著自己的母星天秤581恒星以30天的周期公轉。其不同尋常之處在于它圍繞其中央母恒星的運行距離不近也遠,恰好位于“宜居帶”當中。所謂的如果用一種被稱之為“地球相似指數”來表示一顆星球和地球之間的相近程度,并且以地球本身作為1,那么火星的這一指數為0.7,而天秤581G則高達0.89。”
“而且,它還有同恒星系的姐妹行星——天秤581D,它的質量為地球質量的8倍,距離地球約20.5光年。被認為是一顆超級地球。其存在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氣層,表面有液態水和海洋……”
劉博士十分興奮的說道:“如果我們向天秤581G殖民的話,就可以一下子占據兩顆宜居行星。”
蘇雷卻是冷靜的問道:“有發現生物嗎?”
“有的,我們已經在天秤581G上發現了大量植被和多種可能是動物的生命反應。它的姐妹行星天秤581D要差一些,只發現了大約十種不同的植被,應該只有低等生物……”
蘇雷仔細的看著資料,問道:“還有呢?”
“還有就是比鄰星B,因為它距離母星最近,我們對它的觀測是最多也是最詳細的。這顆類地巖石宜居行星距離地球4.2光年;它的質量是地球的1.3倍;它每隔11.2天環繞比鄰星一周。這顆行星表面不太熱,也不太冷,有液態海洋和水體。不過,遺憾的是,我們在這顆行星上,只發現了苔蘚類植物和低等的藻類……”
劉博士又切換到下一顆行星:“這顆系外行星是蛇夫1061C,距離地球13.8光年,可能是僅次于比鄰星B的第二顆最鄰近地球的宜居行星。它完整環繞主恒星一周大約17.9天,其質量大約是地球的4.3倍。”
蘇雷合上手里的資料,和顏悅色的問道:“劉博士,就您剛才介紹的這四顆最佳選擇,我已經仔細看過了。不過我有個問題,最近的比鄰星B也要4光年,最遠的寶瓶比斯特-1D,距離地球大約40光年。目前有合適的方案去哪里嗎?”
“哈哈哈哈,我正在說這事。這段時間您在蔚藍世界出差,剛剛回來可能還不知道。我國的天文工作得到了極大突破。”劉博士拿出了另一份資料。
“這就是我正好要匯報的,我們今年最大的發現——超空間航道!”
………………………………
對于現在的主世界人類來說,星際航行最大的難題就是距離。星際的距離太遙遠了,以蘇雷所知的飛行器,就連飛到火星都要大半年,到比鄰星更是超過一萬年。
這種情況下,談什么殖民都是扯淡。呃,通信倒不是問題,現在大夏已經實現了量子通信,可以做到準即時通信。之所以是準即時,是因為解碼需要時間。
事實上,按照蘇雷的構想,飛升計劃完成之后是先在星系內進行殖民。不過,現在似乎有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