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總歸是科考的最高層次,誰也不敢大意。
一路上,貢生們表面上一個個面色嚴肅,但實際上,他們眼睛的余光總會朝著四周掃描。
畢竟,這是他們第一次進入皇宮,并且對于大多數貢生來說,或許這就是人生最后一次進入皇宮。
等他們到了地方,就任縣令之后,基本上就沒機會進入皇宮第二次了。
畢竟以縣令為起步,耗費人生數十年,到退休的時候,多數人最多也就只能混上個正四品知府罷了。
而正四品知府想要進入皇宮覲見皇帝,也是不可能的。
負屃宮距離宮門不算遠,步行十多分鐘就抵達。
此時負屃宮外有大批的禁軍甲士把守,他們都穿著最精良的鐵甲,渾身透出一股彪悍氣息。
方小悅目光從這些甲士身上掃過,心里衡量著他們與張元明的個體實力差距。
心里略微估算之后,方小悅就判斷出此時的張元明如果手持厚背刀的話,對抗三名甲士并不算太大問題。
可別小瞧了這些身經百戰的甲士,他們每一個都是從血海肉山里廝殺出來的精銳。
再加上他們身上厚實的鐵甲,百鍛而成的長刀,面對一般的縣兵,一打十都不算什么問題。
此時負屃宮內,一位面色略微焦黃的中年男子穿著一身明黃色的龍袍微微斜靠在龍椅靠背上,十多名身著緋色官袍的官員恭敬的豎立在兩側。
“稟報陛下,貢生已到殿外。”
一名守候在宮門外的大太監走了進來,朝著皇帝跪下稟報道。
“宣”
皇帝微微抬了抬眼,低沉道。
“陛下有令,貢生進殿”
隨著大太監拉長了的聲音,貢生們紛紛低著頭進入負屃宮。
負屃宮里早就擺好了三十張書桌,貢生們在大太監的帶領下,朝著皇帝陛下三拜九叩之后,便依次入座。
殿試的考卷只有一題。
論國之隱患。
不得不說,當貢生們看到這題目的時候,齊齊眉頭一皺,后背隱隱冒出冷汗。
別看這些貢生平時自稱狂生,批駁時事,自譽為宰相之才,可真到了這個時候,卻一個個隱隱有了懼意。
方小悅看了這道題,也感覺略微有些難。
殿試與會試的考試模式完全不同。
殿試乃是由皇帝陛下親自主持策士。
說白了,所出之題就是考察貢士在國家大政方針上的水平。
要說眼前這道題,別說貢士了,就算是舉人,秀才,或多或少都能夠答出一些來。
譬如什么吏治混亂,什么官場黨爭頻發,什么文武不和,苛政如虎甚至于土地兼并,北方草原諸國虎視眈眈等等都可以拿來當成這道題的答桉。
但問題是像這樣的策論,你一旦答出來之后,就等于是你的施政綱領。
說白了,就好似方小悅原世界里那些議員的政治光譜一樣。
這玩意是不能隨便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