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麾下一名清軍將領接話讓他想起了自己才將耿仲明安排到了淦州后面三十里處。
原因很簡單,這位多羅貝勒勒克德渾頗為看不慣那些明朝降將,其一是認為那些降將不忠,其二就是認為降將分了自己這些的功勞,其三就是認為降將沒啥戰斗力,遠遠不如滿蒙八旗兵。
也就是出于這個想法,多羅貝勒勒克德渾將原本支援給他的火炮部隊-耿仲明給安排到后面去。
不讓耿仲明多得功勞!
就這么簡單!
畢竟在多羅貝勒勒克德渾看來,就算沒有耿仲明的火炮,自己麾下這些降軍,也足夠抵擋那些南明軍隊了,畢竟南明軍隊更弱。
可這次,他似乎栽了一個跟頭。
在抵達前線之后,那兩名穿越眾軍官就幫著南明新軍制定了一個作戰計劃。
大概就是兩千新軍步兵成三排列陣,兩側則分別擺放五門火炮。
以火炮先行攻擊清軍營寨,以便讓新軍適應戰場環境。
這一作戰計劃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那十門拿破侖炮雖說被閹割過,射速與射程較之以前都有了一定的下降,但放在這個時代,依然是領先了上百年的武器。
連續十輪射擊之后,清軍營寨里不說血流成河,至少是狼藉一片。
幾乎到處都能夠看到斷掉的胳膊,腿或者其它什么人體零件,被炮彈滾過時,砸壞的營帳也是七零八落。
尚未等清軍列隊出營,兩名穿越眾軍官就先行讓炮兵停止了射擊,讓炮管先休息一下。
畢竟在這樣的射擊,實際上殺傷力并不大,畢竟清軍營寨面積不小,被炮彈擊中的話,真的是運氣不行。
如此一來,還不如等清軍列隊出營時繼續射擊。
多羅貝勒勒克德渾自然不可能避戰的,在清軍歷次的勝利里,任何一名清軍將領在戰斗意志上都是很堅定的。
在他看來,不管如何,都必須將這支堵在營寨門口外的明軍殲滅,否則的話,清軍顏面無存,自己顏面無存啊。
這消息要是傳回去,指不定清帝就把他換人了。
畢竟現在想要建功立業的宗室子弟太多了。
自己能夠替代皇叔多鐸,執掌一軍,完全是因為自家老爹是代善啊!
在那些留守清廷的宗室子弟看來,清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就算是一個傻子領軍,都能夠獲得勝利的。
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但凡帶軍出征的清軍將領,都被架在了一個高度上,那就是只能勝,不能敗。
也正是因為如此,即便知道對方火炮兇猛,多羅貝勒勒克德渾也不得不糾集兵力,列陣出營。
還好,在清將的約束之下,那些明朝降軍反倒要比投降之前勇猛得多,雖說大多在列陣出營的時候,雙腿有些發抖,但至少沒有做出聞風逃遁的上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