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老板的吩咐,楊嘉連忙點點頭:“好的老板。”
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楊嘉準備召開一次養殖事業部的高層會議。
讓大家一起開會討論,尋找解決的辦法。
現在的養殖事業部可不是之前的那樣大貓小貓兩三只,不僅有楊嘉這個負責人,還有大量的專業性人才已經管理人員。
比如養牛基地和養羊基地的兩個場長,他們可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對市場的敏感度都很高。
此外,養豬場還有二三十位的場長,這些都是養殖事業部的中高層人員。
………………
三天之后
楊嘉就帶著解決方案來到了張海的辦公室。
“老板,養豬場進軍省外的具體計劃我們已經做出來了!”看到張海后,楊嘉立馬將報告遞到桌上。
張海微微一笑點點頭道:“好,給我說說你們的方案。”
“是這樣的,經過我們分析和研究院那邊的建議,我們初步決定將養豬場向滇省和北湖那邊擴張。”
“在兩地分別建一坐存欄五萬頭的母豬繁育場和三座存欄三十萬頭,總存欄九十萬頭的大型養豬場。”
“按照我們的預計,這些養豬場投入使用后,咱們在滇省和北湖兩個地區的生豬年出欄量都能達到200萬頭以上,預計將能達到240萬頭左右,兩個地區的加起來就是480萬頭!”
在張海看來滇省和北湖兩個地區并不是消費情況最好的地區
因此聽到楊嘉的擴張計劃后,張海忍不住好奇的問道:“你們怎么想的?怎么將擴張的地點放在了這兩個地區?”
楊嘉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回答道:“老板,這是咱們根據市場的供求關系進行分析的。”
“今年六月份,相關部門發布了第一季度全國生豬存欄報告,其中滇省生豬存欄量519萬頭,北湖的生豬存欄量也不高,才544萬頭。
但這兩個地區的豬肉消費數量可不低,根據以往的數據分析,這兩地的豬肉市場在今年都將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原來如此”張海點點頭,但心里還是有些疑惑:“不過你們為什么不將養豬場擴張到幾個一線城市去?比如燕京和魔都,這兩個地方的豬肉供應不應該更緊張嗎?”
“老板,這兩個地區對環保要求太高,不要說養豬了,就是郊區市民養點雞都會受到處罰。要是這兩個地區能投資興建養豬場,哪里還輪得到咱們?”說到這里楊嘉也無奈的笑了笑。
“嗯,這倒也是,是我考慮不周!”
張海想了想應該也是如此,經濟越是發達的地區,對環境要求就越高,因為要是飯都吃不飽,誰又會去考慮環保的問題。
“不過老板,燕京魔都不好投資,但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其他地區咱們還是可以涉足的,而且從長遠考慮,這兩個地區是咱們公司必須要涉足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