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海想著糧食問題的時候
村里也接到了通知,今年政府將允許農民種植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
不僅不會向往年那樣,禁止大家種植,還有補貼可拿,種植一畝玉米能拿到40元的專項補貼。
水稻的補貼也不少,每畝達到30元。
可以看出國家也是著急了,之前在青山當地,山區的土地都是不允許種植玉米的。
政府一直鼓勵大家在山神種植果樹等經濟作物,增加當地農民收入,以此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如果農民在山上種了玉米,很可能會被強制性拔掉。
當村民們從村口的信息欄上看到通知后,全都嘖嘖稱奇,
覺得今天太陽是不是打西邊出來。
“真的破天荒了,政府居然還鼓勵大家種玉米。”
“不是吧,以前不是不給種嗎?今年這是怎么啦?”一些明所以的婦女好奇的問道。
小馬叔微微一笑回答到:“還能怎么的,因為玉米價格漲得太快了唄,
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玉米的價格已經從一兩塊二,漲到一塊八,國內的玉米供不應求了。”
原來如此!
老人們恍然的點點頭,覺得小馬叔說的挺有道理。
事實其實和小馬叔說的差不多,因為國內玉米產量減少。
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幾年的玉米進口數據。
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統計,
今年第1-2月國內玉米進口量為480萬噸,同比增長414.4%
由此可見,國內玉米產量確實跟不上迅猛增長的市場需求。
“那今年的玉米價格肯定要下降了!”
“那是當然,我們這些鳥不拉屎的地方都鼓勵種糧食了,那些糧食主產區的補貼力度更高。”
“我聽說東北地區種玉米每畝地都能難道上百的補貼是真的嗎?”
“上百都算少的呢,那些種大豆的每畝補貼甚至能達到三四百呢!”
“嘖嘖,三四百啊!”
聽到糧食主產區的農民能拿到如此多補貼,張家灣村民們都羨慕不已。
真是貨幣貨得扔,人比人得死,
之前大家也一樣種糧食,但哪里拿到過這么多補貼,每年每畝地最多不過能拿三四十而已。
“不過每畝地能多得40塊補貼也算不錯,如果再加上良種補貼,那一畝地就是80塊了。”
二大爺笑了笑,然后又道:“我今年準備在多種點,把我家那七八畝旱地都種上玉米。”
在場的村民一聽二大爺的計算,頓時也有些心動,八十塊雖然不高,但總比沒有的強吧?
于是村民們紛紛有了加大玉米種子面積的想法。
不過很快,小馬叔就給大家破了一盆冷水。
“你們想種那么多玉米,種子從哪里來?”
聽到小馬叔的話,大家全都傻眼了!
是啊,之前大家從小海那里買的種子似乎不夠啊!
“那該怎么辦?”
大家都面面相覷,不知該怎么辦?
最后還是二大爺給了個方法,那就是大棚育苗,
要不然大家之前買的種子肯定不夠用。
“還是二大爺的辦法好!”
大家都笑著點點頭,沒想到問題就這樣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