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命丞相李斯主理此事,將螭虎腹中玉精取出,雕刻成一個圖案紋理與玉璽完全相同的傳國玉印,隨身攜帶,從不離手。并對太子和幾個重臣言明:有大型軍隊調動和重大圣旨時,必須看到“永”字那個點上是傳國玉印,方可確信無誤。
當時秦始皇立的太子是扶蘇,深得民眾信賴。因焚書坑儒之事勸諫觸怒秦始皇被外派,和大將蒙恬一起修筑長城抵御匈奴。
幾年后,秦始皇巡游時病重,命趙高寫遺詔。其內容是讓扶蘇將兵權交給大將軍蒙恬,回咸陽主持喪事并繼承帝位。
秦始皇千算萬算,沒算到自己的天下禍起一個宦官。
太監趙高不為扶蘇所喜,現在按照秦始皇遺命由扶蘇登基,可想而知趙高的結局。
趙高決定賭一把,他找到了丞相李斯。
如果按照后世的說法,李斯本來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文員,傍上秦始皇這個大波斯之后,自己才一步步成為當朝第一重臣。很多治國的點子,都是他給秦始皇出的。其中就包括“焚書坑儒”。
而焚書坑儒,恰恰又是秦始皇與扶蘇父子產生隔閡的關鍵事件。扶蘇繼位后,李斯就算不出什么事情,但怎么都不可能得到重用了。
不過,這還不足以讓李斯冒險。因此,當趙高找到他說要改動圣旨,扶胡亥即位時,李斯毫不客氣拒絕了。
一件小事改變了這一切。
或者說,一個最不起眼的小人物,改變了整個歷史。
已經準備回家安心養老的李斯,回去讓家眷收拾東西。可平時俯首帖耳的那些丫鬟婢奴們,雖然明面上沒直接抗拒,但李斯卻感覺得到她們對自己沒平日里那么恭敬了。
李斯笑了笑,心想宰相肚里能撐船,和這些下賤的婢女們計較什么?于是準備出去到周邊轉一轉散散心。
想不到的是,一向像條哈巴狗一樣的車夫竟然稱病不去。被李斯問急了,直接來了這么一番話:“以前吧,我是丞相門下。俗話說得好,宰相門下七品官。你現在都快成一個老百姓了,我還巴結你做什么?更何況太子即位后,你能不能當個老百姓都難說呢。”
這下可是把李斯氣了個三魂出竅。這么多年以來,除了始皇帝之外,這世間哪個人對他不是把頭埋到他的鞋上?不,準確的說,應該是到鞋后跟上。
現在居然被這么一個賤到不能再賤的車夫輕視,如何受得了?
李斯明白了,這世上所有的人所逢迎的,并不是他李斯,甚至不是始皇帝,而是權力!
只要擁有了權力,就會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至于擁有權力的這個人,是張三或者李四,甚至一條狗,都沒有任何區別。如果一直沒有嘗過權力的滋味也就罷了,但曾經得到過再失去的話,簡直生不如死。
沒有了權力,活著將沒有任何意義。
李斯朝著那個自己出于“良心”和“忠誠”而拒絕的地方走去。
趙高和胡亥正急得團團轉,因為他們怎么都找不到秦始皇隨身攜帶的傳國玉印。沒有加蓋傳國玉印的話,太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一眼就能識破是矯詔。
關鍵時刻,李斯送上了置扶蘇于死地的繩索——一張有加蓋玉印的空白圣旨。
當初始皇帝讓李斯主理制作傳國玉印的時候,李斯便留了個心眼,給自己留下了這么一張空白圣旨。假如始皇帝駕崩后,有人對自己不利,就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況填上足以赦免自己罪行的“先皇遺旨”。
也正因為這張加蓋了傳國玉印的圣旨,讓太子扶蘇深信不疑,因此不聽大將軍蒙恬勸阻,自殺而亡。
扶蘇死后,蒙恬也被那處死。
當然,背叛者李斯和趙高也都沒什么好下場。一個被腰斬于市,另一個被夷三族。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么偶然。
假設不是那個車夫,李斯或許就不會做那個決定。假如李斯不做那個決定,當皇帝的人就是扶蘇。假如是扶蘇繼位,天下或許就不會大亂。假如天下不亂,強大的秦帝國會持續多久,誰也不知道。
總之,歷史的河流將會流向另外一個方向。
何江要告訴姚徹的,他們這次來這個墓,就是為找到傳國玉印。
當然,他只是一個盜墓賊,沒可能想到奪天下權柄。
之所以要找到傳國玉印,是因為他知道了一個確切消息:這個傳國玉印,是開啟秦始皇目的的鑰匙!!!
秦始皇墓,不僅僅是典籍里面記載的那些寶藏。
更重要的是,里面有長生不老之術。
而進入秦始皇陵,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鑰匙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