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蜀地這邊,則是信奉另外一個文化。他們認為死人的靈魂升天可為仙,入地則成鬼,所以崖葬的方式最合適。
不等其他人追問,姚徹繼續解釋。至于在這里出現崖葬,多半是一種情形。
秦始皇派趙佗等人征討嶺南,有一些那邊的貴族俘虜被押解回咸陽。
這些人死了之后,就選擇按照他們的風俗安葬在此處。
李淳豐眼睛一亮,大聲叫道:“開棺!”
三人不解地望著他。
李淳豐面露喜色地說了起來。
一開始他就有個很大的疑問。史書有載,秦始皇年僅十三歲就開始在驪山修建陵墓,前后歷時四十八年才建成。
那么首先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秦始皇陵必定是在驪山。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驪山這邊是風水寶地。
之前他們推算出這里,也是因為這里風水極好。
以秦始皇的霸氣,在這個附近的風水寶地,不可能允許其他人隨意安葬,更遑論崖葬這種方式?
要知道,把這具石棺安葬到這里,絕不是一天半晚上就能偷偷摸摸做到的。
也就是說,這件事不可能避過秦始皇的耳目。
那么就只剩下一種可能,就是這處崖葬是秦始皇所允許的。
可是,秦始皇又是怎么會同意一個少數民族的俘虜以這樣的一種安葬模式在自己身邊呢?
本來李淳豐還想不通這個問題,直到姚徹說到“生不落地,死不落土”時,李淳豐才有了個非常大膽的設想。
秦始皇行事,不能以常理論之。
不說別的,就是選“皇帝”這個稱號,也就是因為自認為功蓋三皇,德過五帝。
那么,在秦始皇這里,任何與眾不同的事情都是合情合理的。
在秦始皇晚年,最為追求的就是長生不老。
盡管這個目標破滅了,但他一定想著未來會用某種方式復活。
咱們漢人就講究個“入土為安”,但秦始皇他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我偏不入土為安,因為將來一定會復活!
所以,他最終為自己選擇的安葬方式就是“上不見天,下不見地”。
閻本德指著那具石棺駭然道:“天師,您不會是說這個就是……秦始皇吧?”
李淳豐搖搖頭:“不會。這里的保密性不夠,存在被人無意中發現的可能。”
這下秦曉鸞也想不明白了:“那您認為這具石棺是怎么回事?”
李淳豐眼中露出悲天憫人之色:“有野史記載,秦始皇將其最精銳最忠誠的一支部隊全體以人俑的方式活殉,其目的在于將來這些人和自己一起復活。”
幾人全都大驚失色。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秦始皇也實在是太殘忍了。
李淳豐繼續說道:“據我分析,這個石棺的主人,極有可能是守門的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