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大唐帝國要想奪回對中亞的控制權,首先就必須奪回小勃律。
然而,從田仁琬到蓋嘉運,再到夫蒙靈詧,連續三任的安西軍事長官都曾經出兵征討小勃律,但每次都無功而返,玄宗對此十分不滿。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夫蒙靈詧向玄宗推薦了高仙芝。玄宗立刻下詔,任命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率一萬騎兵遠征小勃律。
天寶六年四月,高仙芝率部從安西都護府(治所在龜茲鎮,今新疆庫車縣)出發,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向西南行進,經拔煥城、握瑟德、疏勒,越過蔥嶺(帕米爾高原)、播密川,最后抵達特勒滿川,進逼吐蕃人控制的軍事要塞連云堡(克什米爾西北),整個行軍過程耗時三個多月。
連云堡是通往小勃律的必經之地,有吐蕃駐軍一千余人,另外在城堡南部十五里處還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吐蕃軍營,駐兵**千人。也就是說,吐蕃在連云堡一帶的守軍共約一萬人,與高仙芝的兵力大體相當。吐蕃軍隊依險而守,以逸待勞,而唐軍剛剛經過一百多天的長途跋涉,人困馬乏,局面顯然對唐軍極為不利。不過,唐軍也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吐蕃軍隊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唐軍會奔襲千里,從天而降,所以唐軍可以抓住先機,打吐蕃一個措手不及。
高仙芝兵分三路,于七月十三日拂曉會師于連云堡外。當地有一條河叫婆勒川,其時正逢漲水,唐軍難以涉渡。高仙芝一邊派人尋找河中水淺處,一邊下令所有將士每人攜帶三日口糧,輕裝上陣,準備強行渡河。將士們看著嘩嘩流淌的河水,都說高仙芝瘋了。
暫且不說在沒有船只的情況下怎么過河,就算勉強能過,萬一連云堡的敵軍察覺,打唐軍一個半渡,這一萬人馬豈不是要全部扔到河里喂魚?!
可軍令如山,眾將士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跟高仙芝走。
令將士們喜出望外的是,沿著河岸走了不遠,果然找到了一處水淺可渡的地方,結果人不濕旗,馬不濕鞍,一萬人馬全都安全渡過婆勒川。高仙芝大笑道:“倘若敵人趁我們半渡時發動襲擊,我軍必敗無疑。可現在我軍既已安全渡河,并集結成戰斗隊形,連云堡就是老天爺送給咱們的禮物了!”
隨后,高仙芝下令全軍對連云堡及南部軍營同時發起強攻。面對唐軍的突然襲擊,吐蕃守軍大為驚駭,但仍然憑借險要的地形和堅固的工事頑強抵抗,如蝗箭矢和巨石檑木紛紛而下,給仰攻的唐軍造成了一定的傷亡。
正面進攻受阻,高仙芝立刻召來軍中驍將李嗣業,命他率領一支陌刀敢死隊,繞開正面之敵,從后山懸崖攀登上去,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李嗣業臨行前,高仙芝給他下了死命令,要他必須在中午之前解決戰斗。
所謂陌刀,就是兩面開刃的長柄大刀,是唐軍野戰步兵的重要武器,既可以砍人,也可以劈馬,列陣時“如墻而進”,在近身肉搏中具有極為可怕的攻擊力。高仙芝麾下的這支陌刀隊,是安西唐軍中最精銳的部隊,個個訓練有素,勇悍過人;尤其是這個李嗣業,更是安西唐軍中著名的善使陌刀的猛將。
正是由于陌刀隊超強的戰斗力,高仙芝才會在這個關鍵時刻將其投入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