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帝立仙庭,垂治十萬年。
從第一代仙帝‘玉恒’仙帝建立至今,太宇仙庭已經統治泰元界十萬年,歷經三十八代仙帝。
三個月前,第三十八代仙帝‘玉貞’坐化,年僅十歲的帝子‘玉妕’繼位,是為第三十九代仙帝。
仙帝玉妕繼位后,改元‘元興’,命神君‘玉昭’為‘太宇公’,輔佐仙帝總攬朝政。
元興元年四月,禹州,河宋神君殷益巡視河宋疆土之時,行至大河之上,忽遇噬魔作祟,風浪席卷,舟船欲覆。
大河之下,噬魔掀風鼓浪,張開血盆大口,欲將河宋神君及其隨從吞食入腹。
危機之間,忽有一道仙光殺來,直取噬魔命門。
只見電光火石,仙光摧裂之間,那噬魔被瞬間斬殺,形消體散,化作輕煙消逝。
接著仙光鋪開,撫平了大河風浪,挽救了河宋神君的船隊。
河宋神君見之,救他之人乃是一俊朗少年,青衣白衫,風度從容。
少年身旁跟著一名女子,仙顏玉質,絕代風華。
河宋神君上前問之,少年答曰:“山野修士,張道靈也。”
河宋神君感道靈救命之恩,愿以疆土答謝。
道靈辭曰:“舉手之勞,何以得此重謝。”
河宋神君曰:“昔太宇以禮義立仙庭,今得君救命深恩,當以疆土方可答謝,望君莫辭,否則將陷河宋生靈于無禮之地也。”
道靈再辭,河宋神府眾仙師、方士再三而請,河宋神君亦殷勤請謝。
道靈感河宋神君殷勤之意,便不再辭,慨然受之。
元興元年六月,河宋神府神君殷益上表仙庭,為報答張道靈救命之恩,愿將轄下‘天漢’之地劃出,贈予張道靈。
元興元年七月,仙庭恩準,封張道靈為‘天漢神君’,于天漢之地開府治民,是為天漢神府。
...
兩只巨大的水澤犀牛,拉著一輛華車緩緩行駛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
張道靈盤坐在華車上,旁邊張玉鸞騎著一匹白馬并行。
在張道靈身側,跪坐著四名十五六歲,嬌嫩美麗的少女,他們是河宋神君贈送過來服侍的婢女。
華車前方駕車的車夫,是一名五十多歲的老者。
老者身著青衣長袍,頭戴青巾,觀其形容模樣,倒也是個讀書識禮的人。
張道靈自紅樓世界肉身死去,元神進入一片玄妙之地,在其中聽道十余載,收獲極多。
但最重要的收獲,還是他的《內丹經》在那玄妙之地聽道之后,竟然返璞歸真,退本還原,顯露了真形。
原來《內丹經》竟是一層表象的修煉功法,其本來面目乃是《上清妙道真經》。
張道靈自得《上清妙道真經》后,又重塑玉曜真身,再有那玄妙之地十余載的聽道之功。
于是在重塑真身復活之后,直接突破至‘開悟’境界。
自此,張道靈便開始正式修行《上清妙道真經》,《內丹經》則被他分離出來,作為一部單獨的功法保留。
眼下的這個世界,據玉童子說,乃是一中千世界。
與小千世界不同,中千世界的天道規則更為強大和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