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那么多桌子,大家就席地而坐,然后拿塊木板擺在上,直接將飯食擺在木板上就開始吃。
天漢神府的宴席雖然沒有在玉京城那樣豐富,但卻極為溫馨,因為這是家的感覺。
蘇紅顏與六萬天魔軍在城外席地而坐,憨將軍和蘇紅顏也在城外就坐,還有那五百原來的天漢武士,也都在城外,并無親疏之分。
只有張道靈和其余百姓在城內入席,但無論城內城外,都熱鬧非凡。
張道靈端著酒碗,看著眼前的天漢百姓們,高聲說道:“這碗酒,不止敬我等得勝歸來,還要敬河道落成之功,敬我天漢百姓勤勤懇懇,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之功!”
“諸位,請滿飲。”張道靈說完,昂首將一碗酒飲盡。
氣氛開始熱烈起來,并在張道靈的這一碗酒的作用下,被逐漸推向**。
這一場宴席進行到了深夜,次日張道靈命憨將軍帶領天漢營六萬天魔軍在豐城以南開辟了一座軍營,這座軍營就作為六萬魔軍屯軍之所,名字就叫天漢營。
太宇仙庭施行的是耕戰制度,就是男子平常是百姓,在家里種地,但一到戰時,就成為軍卒。
至于仙庭、各府的常備軍,也就是‘武士’,他們則大多是貴族子弟,或者是鄉中富貴者的族人。
‘執干戈以衛社稷’,是這些‘貴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現在張道靈有了六萬天魔軍,就不需要召集天漢百姓來作為武士了,所以張道靈又發布了一道明靈,遣散此前的所有武士,讓他們回家種地。
當然,張道靈為這些立功的武士們賜予了田地,每個人賜予五十畝田地,讓他們回家做個‘小地主’。
張道靈以后要養常備軍,而常備軍就是這些天魔軍。
他們從出生就在惡劣的環境中成長,從小戰斗到大,而且不會種地,不會務產業,只會打仗,所以非常適合作為常備軍。
六萬人天魔軍在憨將軍和蘇紅顏的帶領下,很快就在豐城南部建造起一座巨大的軍營。
軍營內所有建筑都有,完全是模仿豐城的配置建造的,說是一座軍營,其實也就是一座小城池。
在回到神府五天后,張道靈親自帶著憨將軍和蘇紅顏,以及一千名天漢營軍士,來巡視河道。
作為從立府開始就定下的國策,河道的修建自然不能隨意敷衍。
張道靈站在堅硬的河堤上,看著眼前在二十多米寬的河道中奔騰而去的河水,內心也是十分暢快。
“這是利國利民,也是得大功德之事。”張道靈緩緩說道。
祭師厭衰在一旁說道:“河道剛通時,沒有河水,只有淤臭難聞的沼澤泥水,神君不知,河道剛修起時,可臭了好幾個月呢。”
張道靈笑道:“那后來呢?”
厭衰道:“后來天氣漸熱,雨季來臨,雨水沖刷了河道,也帶走了淤泥和臭水,但是淤臭仍未盡除,長長的河道內到處都是積水,日頭一曬便蒸干了。”
“不過,上月初時,上游陽水決堤,神君不知,當時滔滔陽水決堤而下,瞬間將寬闊的河道塞滿,水流滔滔,如同一條長龍奔騰而去,壯觀極了。”
“從那一次后,河道內便滔滔之水,流而不絕。”
厭衰說到這里,朝張道靈問道:“神君,陽水改道了吧?”
張道靈聞言笑道:“不錯,陽水以后就改道我天漢神府了。”
洛淵神府境內的陽水每年都要決堤,洛淵神府這么多年早就不想管了,現在正好下游的天漢神府修起了河道,這部分決堤的陽水正好趁此改道,進入天漢神府境內。
這時厭衰忽然說道:“神君,請為此河賜名!”
河道修起了,總要有個名字。
張道靈看著奔流不息的河水,說道:“此水來自陽水,從北向東橫穿天漢神府,就叫‘漢’吧。”
“漢?漢河?”
“漢水?”
厭衰念叨著這兩個名詞,卻聽一旁的張道靈說道:“河漢。”
厭衰眼睛一亮,喃喃道:“天有星漢渺渺,地有河漢湯(shang)湯。”
張道靈笑道:“然也!維天有漢,鑒亦有光。維地有漢,興我家邦。”
———————
漢: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