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隨心單車在校園的推廣出奇的順利。
江超帶著朱迪找到了學校領導,在詳細和領導分析了隨心單車的優缺點后,校方經過幾次討論,終于同意隨心單車在東海大學沒投放使用。
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隨心單車app的累計注冊用戶就突破了一萬人。朱迪把這個消息告訴江超后,江超微微一笑,這個結果并不令他意外:“大學生的接受能力很強,更何況是東海大學這樣的名校。而且隨心單車解決的是他們切身的煩惱,方便了學生的生活。”
很快,隨心單車就在校園內流行起來。
不得不說,學東海大學里,共享單車完美地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一經推出就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
隨心單車禁止騎出學校,學生們逐漸把它當成了一種校內的公共設施,會自發地維護單車。隨心單車的外形獨特,容易分辨,再加上學校保安的把守,偷車賊難以把它偷出去,所以隨心單車并沒有出現一開始江超他們擔心的被盜、被故意破壞的現象,不得不說是讓人欣慰的。
這個過程,朱迪的功勞不小。她除了對接好校方與夏天科技公司的各項事務,還負責著整個公司的大小運營事務。
“不累,我覺得挺充實的。”對江超的關心,朱迪滿不在乎地說。她最初做這個是因為江超,但在照顧著公司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收獲了一份屬于自己的快樂。看著公司在她的打理下變得井井有條,自豪感油然而生。
經過這么一段時間的鍛煉,朱迪的氣質也變得干練起來,從最初時什么都要問問江超,到現在一些小事自己也能獨立判斷做決定了。
共享單車的投放還引來了媒體的關注。
最先是校報刊登了一篇對江超的采訪,但沒有引起多大的浪花。沒過多久,隨心單車被附近的居民熟知,熱議。
很快,有社會媒體注意到了其中的新聞價值。東海市一檔新聞類節目《東海焦點》找到了東海大學,表示要錄制一期關于附近居民熱議的隨心單車的節目。
對于這樣的媒體正面曝光的機會,學校高度重視。節目便在學校的配合之下開始了錄制。
節目一開始,記者在東海大學閑逛,“不經意”發現了東海大學處處都有學生騎著一款造型獨特款式想通的單車。節目記者在鏡頭前介紹:“我們發現啊,東海大學處處都是這種造型別致的單車,近期這種單車儼然成為了東海大學一張另類的名片!相信各位觀眾朋友都跟小楊一樣充滿了好奇,那么接下來的時間,就請跟著我們的鏡頭來一起了解一下這款單車吧!”
記者采訪了幾個學生。
“很方便!”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會遲到了!”
“以前在學校里出行特別麻煩。我們學校特別大,食堂到教室一公里,教室到宿舍兩公里,有條件的買輛單車,還要考慮停放問題,沒條件的只能坐校園巴士了……不得不說,共享單車真的方便了我們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