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同學都對隨心單車持好評。
記者繼續了解。鏡頭前的她找到了學校領導,采訪校方關于隨心單車的看法。
接受采訪的東海大學高層微笑著回答,說話慢條斯理:“這是我們響應國家低碳生活的一次大膽的嘗試!目前看來,效果還不錯。當然,這個項目是我們學校優秀的學生弄出來的,剛好與國家這些年鼓勵的大學生創業、低碳環保這些理念相吻合。我們學校鼓勵學生做這樣的創新,所以就有了你看到的共享單車……”
記者問:“那么能不能談談您對隨心單車的前景怎么看呢?”
“非常看好!”高層回答斬釘截鐵:“這個校園單車十分適合在我們東海大學這樣的高校里推廣!我認為不僅是東海大學,別的大學也可以搞一搞。”
最后,記者又找到了隨心單車的創始人江超。早就見慣了大場面的江超在鏡頭前淡定自信,侃侃而談,大有一種揮斥方遒意氣風發的氣質。
江超說:“互聯網時代到來雖然也沒有多久,但下一個時代已經開始了。這就是物聯網時代,萬物互聯,是趨勢。我們做的,只是這個趨勢的一次小探索。”
江超一番言論讓許多人注意到了他的眼界,他的格局,連采訪他的記者都暗暗佩服,結束節目錄制后,記者借機獲得了江超的電話號碼。當晚,記者便十分熱心地給江超打電話過來邀請他出去玩。
社會上的女性可不像校園里的學生妹那樣含蓄,女記者毫不避諱地表達了對江超的欣賞,并且有意無意地透露自己也畢業于名校,家庭條件也不差,年齡也不大。對此,江超哭笑不得,還是婉言拒絕了。
隨心單車投入運營的當月末,在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朱迪做出了第一份財務報表。
這也是整個團隊第一次正式的開會。團隊里的幾人都十分重視這次會議,這也是他們跟著公司成長的一個必要的過程。
朱迪拿出準備好的材料,“根據此前的計劃,我們的共享單車有三個盈利點。”
“首先是押金,每臺單車100元的押金,是可以隨時退的,所以用戶的接受度也比較高。目前我們的注冊用戶有3萬多人,接近學校總人數的70%多,押金隨時有進有出,押金池里的資金總量100多萬。這部分資金我們跟銀行簽訂了協議,給我們高于普通活期的利率,當月收入1萬多。”
江超點點頭。押金池里的資金,牛云舒曾經建議過江超可以用作其他投資,但江超拒絕了。且先不論資金池規模太小,無論長短期投資,都不靠譜。更因為,江超的考慮的不是眼前的這一點蠅頭小利,要做大越強,基礎必須要打牢固才行!動用押金池里的資金,顯然是在增加風險。
朱迪繼續說:“第二部分是租金。上線以來,租金收入還是十分可觀的,目前平均每個用戶有5.7次用車,基本都在1小時內,這部分收入有6萬多。”
頓了頓,朱迪繼續說:“然后是第三部分收入,也是我們目前最大頭的收入,是app流量產生的廣告收入。我們目前接的廣告業務都來源于客戶群體面向東海大學生的企業,這個月有7萬。”
“所以,這個月我們的營業額有14萬,除去公司的日常運營開支,大家的工資支出,利潤10萬!”
說完,朱迪看上去十分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