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學期,江超幾乎沒怎么再學校里待。忙完了演奏的事情,接下來一大堆事情找上了他——都是成名帶來的。
首先是《黃河之聲》雜志的記者再一次找上了他。這不是江超第一次與這個雜志社打交道了。上次是江超在取得德獎賽中國賽區第一名的時候,就有過一次專訪。沒想到時間過去還不到一年,江超已經成為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黃河之聲》是以“關注音樂人事,探討音樂理論,挖掘音樂新人,展示音樂成果”為宗旨的半官媒雜志,在嚴肅音樂方面,是華國最權威的雜志。能登上這本雜志的人物專欄,幾乎已經是華國最頂尖的音樂藝術家。
江超對《黃河之聲》的記者頗有好感,對方提出要對他進行一次人物專訪時,他倒是沒有思考太多遍答應下來。
但沒想到的是,這一次的訪談完全不像上次的訪談一樣只是簡單問幾個問題。記者除了詳細跟江超聊了許多有關他音樂成長歷程的話題,還多方采訪了江超的同學,家人,甚至到金江小學找到江超的各個時期的老師,詳細采訪,了解江超的童年趣事。
金江小學的江超原來的班主任早就升為了教導主任,他從來不關注古典音樂,而且過去了這么多年,早就對江超這個學生記憶模糊,哪怕當年江超是轟動一時的鋼琴神童。
但是江超當初留在金江小學優秀畢業生的欄目上,雖然這些年經過多次翻修,這個欄目卻被保留了下來,很快江超曾經的班主任就回憶起了那個時常翹課,但成績卻異常優秀的天才孩子,他畢業時作為優秀畢業生發言的一幕也逐漸歷歷在目。
學校高層對這件事高度關注。這么多年過去,金江市出現了多所民辦學校,作為曾經金江最好的小學,現在卻早已淪為二流。校長很快就意識到了這次的采訪可能是一個翻盤點,好好接待記者后,把當初教過江超的老師都召集到一起開了一個小會。
往往開大會說小事,開小會才是決定大事的。
最后,在校方的精心安排下,《黃河之聲》的記者完成了這次的采訪……
這次采訪結束后,金江小學把那個“優秀畢業生”的欄目重新捯飭了一遍,江超放在最顯眼的地方,并且還加上了一篇詳細的專刊介紹,最醒目的位置是江超在“六市論壇”上演出的照片……
不僅如此,學校開始重視藝術特長生,聘請了許多優秀的藝術老師,之后竟然另辟蹊徑地成為了金江市最出名的藝體傾向小學……
……
沒過多久,關于江超的這篇文章刊登了。
江超待在朱迪的辦公室里,翻開那一期的《黃河之聲》,不等看到內容,僅僅看到標題后便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有些人注定就是要改變世界的——新任鋼琴王子江超的故事。”
朱迪趴在江超身后念出來,眼中是掩飾不住的笑意。
江超搖搖頭,放下雜志:“太假了,我都看不下去了。”
“哎呀,我覺得人家寫得很客觀呢!”說著,朱迪拿起了江超放下的雜志,靠在江超身旁看了起來,一邊看還要不時讀出上面的內容,讓江超哭笑不得。
“筆者采訪了江超的童年老師和部分小學同學,他們對江超的一致評論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