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念到這兒,笑嘻嘻地看了江超一眼:“哈哈,我的天才男朋友!”
江超無奈聳聳肩。
朱迪繼續看。
江超的班主任說,江超大部分時間都在翹課,但是他的成績從未跌出過前二名,常常是全校第一名。翹課干什么呢?我想應該是去練琴了吧,一個再天才的孩子,總要通過不懈的努力,才能兌現天賦。
朱迪笑嘻嘻地問:“你說你是去練籃球了,但這個老師卻說你是去練琴了,他是真不知道還是故意這么說的?”
江超失笑搖搖頭:“鬼知道呢。”
而同學對江超的評價則大多數是謙遜,禮貌,還有成熟。一個女生說:“在那個我們懵懵懂懂的年紀,江超似乎什么都懂,他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嗯,那時候我不懂,但現在想來,是一種純粹的美好氣質,既有遠超年齡的沉靜,又又一種赤子之心的干凈……”
朱迪繼續往下看。
記者還采訪了江超就讀過的初中和高中,學校方的評價都十分正面。
而涉及到江超籃球方面的事跡,則被一筆帶過。不過有趣的是,為了突出江超這個人物的飽滿形象,江超在芙蓉市見義勇為的那次經歷也被寫入到這篇文章當中。
讀到這里,朱迪也不禁想起了那次自己誤認為江超打架斗毆的趣事,她斜斜地靠在江超肩膀上,眼睛里滿是幸福的光彩。
這篇文章的篇幅很長,還有對江津和米蘭的采訪。筆者在文中寫著:“江超讓人驚嘆的不僅是自己的天賦和自律,他的家人同樣在他的成長歷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當筆者見到江超的父母時,不由得驚嘆這樣優秀的父母,難怪能培養出這般優秀的孩子。”
“江超的母親是前國家級跳遠健將,曾代表千河省獲過全運會跳遠冠軍。而他的父親亦是芙蓉大學最受人愛戴的數學教授,并且在鋼琴上有不俗的造詣。”
接下來很長的篇幅,詳細地介紹了江超的父母和他們在江超成長過程中的扮演的角色。
讀到這里,朱迪不由得有些佩服這篇文章的執筆者。文章可讀性很強,而且筆觸細膩溫暖,通過一些小事和采訪來的語錄,基本上真實地還原出了江超溫暖沉靜的形象,到這里時,反而沒有重點介紹江超在音樂上的造詣。
接下來還有很長的篇幅,才開始以專業的角度解剖起江超的鋼琴演奏技巧以及那首還沒有多少人知道的《D大調鋼琴協奏曲》。
文章的結尾處,是筆者的結語:
“每個時代往往都會誕生一兩個劃時代的人物。比如籃球界的喬丹,比如短跑界的博爾特。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大放異彩,這種人物的誕生是那個領域那個年代的幸運。我們應當慶幸,江超或許有可能成為古典音樂界的下一個劃時代的人物。莫扎特剛剛嶄露頭角的時候,沒有人意識到他的名字在多年后還會被人銘記。筆者希望,我們對江超也是這樣一種沒有意識到的意識到……”
朱迪放下雜志,越發覺得自己幸運,滿足地望著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