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單人獨臂,力敵多少英豪,而自己縱使是在這數百年后即將成仙又能怎樣。
終究還是錯過了。
蒙古鐵蹄下,襄陽城陷落,文天祥赴死,崖山衣冠亡...
一幕幕思緒如走馬觀花般在老道士腦海中翻篇,這都是他心中存思已久的遺憾,即使沒有郭襄,他也成就不了仙道。
不僅僅是郭襄,包括曾經遺憾過的一切,都化為了這一道阻隔,讓張三豐心中大道有缺,不能跨過天關,自此周身無漏,羽化登仙。
“心中有憾,心中有憾吶!”
大袖一掃,蕩開周圍雨滴的張三豐雙手背負,神思間帶著落寞。
如果不出意外,這一關卡他要耗費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度過。
畢竟張三豐的前半生,只能用坎坷二字來形容,他遭遇的遺憾,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或許等到數千年后,老道士可以看淡這一切,從容羽化登天而去,化為真仙俯瞰這世間的一切沉浮起落,而不使心湖生出半點波瀾。
但是現在的他,還是做不到。
“師父!你在雨中站著做什么?”
數百年過后,作為真傳弟子的武當七子,早就被張三豐教授了一身本事,因此歲月蹉跎,也不能讓他們沉淪其中,仍舊健在于世。
發出聲音的,是張三豐曾經的三弟子,俞岱巖。
看著幾百年歲月仍舊沒有多少變化,一身藍衫,神情沉穩中暗含擔憂的俞岱巖,張三豐只是笑笑,隨后便把周身雨水全部蒸干,隔開了方圓之內的天地,使得那雨滴散落別處。
“無礙,無礙。”
“早已經不是幾百年前了,現在咱們武當道法神通,武學神功數不勝數,區區雨水,何足掛齒?”
呵呵笑著的張三豐看起來慈祥而又隨和,但是作為相處了幾百年歲月的俞岱巖來講,現在他師父的情況有些不對勁。
不過即使再不對勁,他老人家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也如神明一般偉岸。
“是這樣的,師父。”
俞岱巖理了理思緒,繼續道:
“山下最近又出現了情況,據大明王朝朱家皇帝派遣使臣所講,好像是又有一處世界,與我方世界開辟出通道了。”
“而且這次開辟的通道,就在我武當山不遠處的一座山澗之中。”
“依照朝廷的意思,是想要我武當山自己出面解決這方世界。”
大明剛剛平定清廷,還沒騰出手來便又發現了一方世界,再加上就在武當山腳下,索性便直接將其交予給了武當山。
畢竟說起來,那武當山方圓百里,也不歸朝廷所管,早就被他老朱家的太祖朱元璋送給了那位武當三豐真人,即使朝廷想管也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