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又是在做什么?”,李江河化身好奇寶寶。
大廚瞥了他一眼,答道:“熬的是老雞湯,一會用來做燉生敲。”
燉生敲,按照傳統是將鱔魚活殺去骨,用木棒敲擊鱔肉,使肉質松散,所以叫生敲。
實際上,此名大廚屬于相對內向的人,也不喜歡別人進后廚,但是既然是老板,而且第一次來,大廚也就忍了。
“聞著很香”,李江河豎了個大拇指。
“謝謝”,其實大廚很想說一句:“廢話,做的不香,你還給我開工錢嗎?”
“您忙著吧,中午就看您的手藝了”,李江河察覺到自己被嫌棄了,選擇溜走。
中午過了一點飯點,胡秘書才姍姍來遲。
“哎,江河不好意思啊,工作多了點”,胡秘書穿的不怎么起眼,藏青的風衣,圍著個灰色的圍巾。
平常李江河見他,都是正裝,今天這一看,倒是突出點胡秘書本來的氣質來。
“您來就是難能可貴了,政府的工作重要”,李江河說道。
“別這么客氣,今天不是官面,你叫我一聲胡叔叔就行”,胡秘書落座。
“胡叔叔,菜都準備好了,我現在讓他們開始上?”,李江河問道。
“都說了不用這么客氣,你是主人,你看著來就行”,胡秘書說道。
“好,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李江河招呼服務員上菜。
先冷后熱,顛撲不破。
“嗯,主廚有手藝”,胡秘書笑道:“每次吃都有點新意在里面。”
胡秘書當然不是第一次來這個江上人家,但是正如他說的,每次菜品都有點新意。
三十多歲,正是青年廚師出水準的時候。
雖則這么說,胡秘書加上這次,其實也不過就來了這里三次。
他也是忙人。
“江河啊,我上次在工業園區看見你,你是去看看廠子?”,胡秘書挑起話頭。
“啊,是也不是”,李江河放下筷子,“其實主要是去嘗嘗牛排。”
“哈哈哈哈哈”,胡秘書大笑:“江河啊江河,你倒是誠實。”
去吃牛排,很明顯不是個滿分答案,也不是標準答案,但是不見得是錯誤答案。
這個答案讓胡秘書放松了不少,想起來這是跟“晚輩”的私宴,不用太官腔。
“以前沒吃過,那是第一次去吃”,李江河端起杯子抿了一口,“所以去吃牛排才是主要目的。”
“你以前沒吃過?”,胡秘書有點驚訝。
他之前接觸李軍和龐淑蘭,有一個感覺:開放。
不是身體開放,是思想開放。
而此時思想開放這個詞跟外國是聯系的比較緊密的。
一提起西方生活,牛排紅酒,正是這一代人的共同感知。
所以在這樣的家庭中,二十歲才第一次吃牛排,在胡秘書眼里不是很正常。
想到這里,胡秘書又轉念一想,這是否證明李軍和龐淑蘭也不吃牛排。
這倒是有意思,胡秘書暗道,他自詡會識人,這次卻也看走了眼。
“你知道你胡叔叔我是什么時候才吃到牛排的嗎?”,胡秘書突然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