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趙胤,騎著高頭大馬,就在馬車的前面不遠,他的馬頭上,坐著六歲的小世子臨川。
聽著背后馬車里的笑聲,父子兩個默契的沉默著,坐得端端正正,可仔細觀察,微抿的嘴角都有一絲笑。
田外炊煙,家宅安寧。
這便是他們要守護的幸福。
臨川很小的時候,趙胤就給他灌輸了這樣的思想。他不僅是錦城王府的世子,也是家里的男子漢。保護母親、保護妹妹、保護錦城百姓,便是他們父子二人的責任。
女兒萇言是被疼愛長大的,臨川卻是被鞭策著長大的。
“父王。”臨川突然開口。
趙胤嗯聲,低頭看著兒子的側臉,“想去車上坐坐?”
臨川搖了搖小腦袋,“你當真說過嗎?”
趙胤:“嗯。”
臨川:“哦。”
趙胤嘴角微抿,“畢竟你妹妹除了勇敢,就沒有別的了。”
臨川眉梢揚起來,認真地道:“父王,下次再出門,兒子可以自己騎馬了。”
趙胤思忖一下,“好。”
……
春回大地,天空一片湛藍,空氣澄凈而清新,風里似乎都帶著泥土和花香,道路兩旁不知名的野花野草,在微風中擺動,車在官道上,蜿蜒而行。
錦城王的旗幡十分醒目,田里那些忙于春耕的百姓很快認出來,紛紛朝官道上的王旗招手,有些人大聲吆喝問安,有些膽子大的甚至上了田,在水里隨便洗洗手,就將自家的農產品往車隊里送,害得謝放不得不一路上拒絕,費盡了口舌。
“那里的人,都敬仰錦城王。”
“不知有皇帝。”
陳嵐抱著萇言,看著官道兩側淳撲而憨厚的一張張臉,看著這一片悠閑自在的土地,莫名就想到離京前,聽到的這兩句話。
那是白馬扶舟有次來看寶音時,無意說起的。
他臉帶笑意,描述的是錦城府的盛景,寶音聽了也沒有覺得有什么,直夸阿胤會治理封地有一套,也沒有多想,可陳嵐不同——聽入耳朵,如五雷轟頂。
這種話,為君者不介意,可以說是藩王賢能,若是為君者介意呢?
這才是陳嵐真正的隱憂。
但到了錦城,看到這盛景民風,她實在也開不了口去勸說什么。為王者,讓百姓安居樂業,有何不對?難道要他在藩地作威作福,魚肉百姓,人人提起他就詛咒謾罵才好么?
唉!
罷了。
陳嵐的輕嘆,落入時雍的耳朵。
“娘,怎么了?”
她伸手想接過萇言,“是不是萇言太沉?來,我抱一會。”
陳嵐搖頭,換上笑容,“娘這是看著阿胤將錦城治理得這么好,看你們把日子過得這么舒心,忍不住感慨。”
時雍也笑了起來,“感慨什么?”
陳嵐道:“倘若天下百姓具有如此歡顏,你說多好?”
時雍想了想,點頭,認真應道:“可是,天下太大了,不好治理,自會有饑貧餓殍。錦城只得這小小一隅。地方小,人口少,自然會便利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