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長平,第十五區城區居民,54歲,曾任兩屆議員,多次提出槍支管理修改法案與第十五區旅游法案,后任第十五區執行局總長,在任期間盡職盡責,鞠躬盡瘁,破獲案件若干,所得半數捐出……”
只是從生平履歷來看。
這人沒什么大問題。
破了很多案子,每件案子的酬金,他都會捐贈一半出去,多數是給兒童福利院。
這人口碑相當好。
他后來辭職,甩手不干了,依舊有不少人在懷念他在的日子。
影響力很大。
只要是在第十五區生活過的人,基本都知道他的名字。
“杜長官,怎么會是他?”有個年輕的執行官神色哀傷,“我從小生活在福利院,很小的時候,護工就告訴我們,福利院之所以能撐下來,全靠杜長官這些年來的捐贈。”
“是不是那個兇手搞錯了……”
很多年輕的執行官都受過杜長慶的恩惠。
他們大多在福利院里長大。
“那時候,杜長官親自來福利院里看我們,問我們長大以后想要做什么。”一個年輕人低聲自語,“我看到杜長官肩頭上的三根杠,于是就下定了決心,長大以后要加入執行局,幫助杜長官維持整個大區的秩序。”
可以說,很多年輕人選擇從事這個危險的工作,都是受了杜長慶的影響。
所以,眼前的景象,讓他們都有些無法接受。
案發現場。
金碧輝煌的別墅,滿屋的現金灑落得四處都是。
客廳,臥室,走廊,浴室……
一張張錢鈔像是普通的紙張,層層疊疊,灑在電視上,落在沙發上。
無數古董名畫陳列在整個房間內。
一些外面難得一見的精美工藝品,也像是地攤貨,在這棟別墅內隨處可見。
“這是靠海的獨棟別墅,少有人來,報案人是一個小孩。”
馮富貴畢竟一把年紀了,什么都見過。
與那些年輕人相比較,他冷靜了很多。
即使死者身份特殊,但他依舊按照正常的辦案手續一點一點往下走。
“一個小時前,那個小孩子來海邊嬉戲,路過這棟別墅……畢竟是孩子,對這種富人的東西是有點憧憬的,所以他就靠近看了看。”
那個小孩看到了漫天的鈔票。
別墅二樓的窗戶是打開的,前后都有窗戶。
海風一吹。
淡藍色的窗簾布在窗戶外隨風舞動。
伴隨著窗簾布的,是無數紛飛的紙鈔,那個窗口像是一個巨大的吐鈔機,把別墅內凌亂的鈔票吐向窗戶外面的天空。
孩子一開始是相當驚喜的,跳躍著把空中那些錢鈔攬入懷里。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本應該是快樂的一天。
直到……
他撿到一張帶血的鈔票。
“這就是那張鈔票。”
馮富貴取出一個證物袋。
鈔票一角沾染了血跡,血液已經干了,看起來像是某種深色的污漬。
“血液分析還需要等一段時間,但指紋對比已經出來了,鈔票上只有那個孩子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