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被搶過的銀行,很難得到普通民眾的信任。
但這家銀行在六年前那個搶劫后又增加了安保人手,并且定期演練,加大宣傳力度,沒有拖欠任何一筆資金,所以至今依舊屹立不倒。
“我想到了第十三區一個經典案例。”
“保安和劫匪合作?”魏伯安笑了笑,“這種事在第十區也發生過,而且不止一起,很多小型銀行都承受不住一次搶劫帶來的后果,只能申請破產。”
兩人回到車上。
案發地點是死者家里,距離這里很近,開車幾分鐘的路程。
現場已經被封鎖起來了。
兩人趕到時,執行局的人正在房間內收集線索。
還有一部分人在詢問四周的住戶,大概就問問有沒有聽到響動之類的。
“奇怪。”
陸文看到死者后,生出疑惑。
“這次死者死得很快,一刀封喉,并沒有遭受折磨,這很不符合兇手之前的作案手法。”
折磨似乎一直是這位流浪詩人的典型標志。
網絡上很多人都覺得不應該廢除死刑。
甚至他們認為就算是曾經的死刑,槍斃、電椅之類的,都過于人道了,而某些兇手不應該得到那樣人道的待遇。
這個流浪詩人讓惡人受到應有的懲罰,大快人心,所以他才會在網絡上有那么多的擁護者。
“現場同樣沒有打斗的痕跡。”
沒有錢財遺失,沒有翻動的跡象。
殺完人就走。
干凈利落。
“周圍的鄰居反映,他們在早上六點多的時候,聽到了這邊有敲門的聲音,似乎還有說話聲。”馮富貴說道。
“聽清楚說了什么嗎?”陸文問道。
“沒有,而且當時才六點過,很多人還在睡夢中,就算醒了也是迷迷糊糊的,他們連準確時間都不清楚。”
陸文退回到門口。
死者的尸體就倒在距離門口不遠的地方。
“按照平時的習慣,死者六點剛過就會出門,晨跑去銀行上班,當但今天早上,他出門之前,聽到了敲門聲,打開門后,還與那人有過簡短的交流。”
又是認識的?
當然,不認識也可以有交流。
“兇手就站在門口,取出準備好的刀,一刀封喉,相當精準。”
現場并沒有兇器。
兇手只是來了,殺了個人,留下一張紙條,然后又走了。
從頭到尾,甚至都沒有踏入過死者的房間。
“他這次留下了什么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