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根去感謝王鐘山,在彼此喝茶聊天的工夫又和王鐘山談論起了醫道來,一老一少,還談興很濃,從針灸推拿一直聊到了中藥的運用上。
現在的王鐘山在醫學上也不敢對李嘉根以長輩居之,兩人討論聊天中,完全是一種平等相處的方式。
“嘉根你對中藥的理解到了什么地步?”
聊起了中藥來,王鐘山問李嘉根道。
“中藥對人體的糾偏治療,靠的主要不是一味中藥里含有什么樣的成份,這些成份對人體的機能能起什么作用,而主要是靠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的特性?再就是配藥中要知道哪味藥走哪條經?不同的兩味藥可能功效有重復的地方,但是因為它們在走哪條經上不同,所以在用藥中也就有了選擇?嗯,還有就是要知道中藥的十八反十九畏?”
李嘉根有些不自信地道,每說一句都是帶著點不自信和請教的口氣。
王鐘山聽了沉吟了一會兒道:“說起來,嘉根你對中藥這樣理解也是對的,不過我總聽著你對中藥的運用有些不自信啊。
嗯,嚴格地說起來,其實你也不是完全對自己不自信,其中還有對中藥的功用的不自信。
嘉根,你上面說的其實都還只是停留在用藥的‘技’的層面上,你要想在中藥的運用上更進一步,還需要在‘道’的層面上好好理解中藥啊。
說起來,這其實也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年輕的中醫其實普遍都存在這個問題的,就是對中藥功用的不自信,有些人甚至把中藥當做一種安慰劑。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你們這些年輕人啊,就需要在中醫中藥的‘道’的層面上多下功夫!
中醫中藥的‘道’在哪里?
中醫認為,人和萬物都得天地一氣而生,人得天地之全性,草木萬物得天地之偏性,人得病就是因為人體內部的氣機出現了偏差,陰陽出現了偏盛或者是偏衰的情況,所以要借藥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陰陽偏盛或者偏衰的情況。
不要不相信這個‘道’啊,就拿這個人和萬物得天地一氣而生這句話來說,你們年輕人不大相信這個說法,可現代科技你們總是相信的吧,我聽說現在的科技已經證明了物質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那嘉根你想想,那這天地間人和萬物可不就都是由能量組成的嗎?這個桌子這只杯子,說穿了它們就是一堆能量,而我和你,說穿了也是一堆能量!
而能量是什么?我覺得和咱們老祖宗說的‘氣’也是一回事吧,所以,人和萬物得天地一氣而生這句話有錯嗎?
那既然人和萬物都是得天地一氣而生,那用中藥來調整人體內部的氣機又有什么不可能的?
而《內經》又講,天地萬物,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又說,不引比類,是知不明,這也就是我們說的中藥運用中的取象比類的說法,看到枝條我們就覺得它有生發的作用,所以就用它來生發,比如桂枝;看到花朵我們就知道它有發散的作用,比如菊花;看到根我們就知道它有通里的作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