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在這個最危難的時候,承老站了出來,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中國第一個針灸函授機構是他辦的,第一個針灸專業學校是他辦的,第一個針灸雜志也是他辦的。
他在承接前人理論的基礎上,積極與西方醫學對接,還遠渡重洋,去曰本翻譯了他們的針灸著作。
曰本之前也是學中醫的,他們叫漢醫。但自從明治維新之后,醫學界也改革了,他們也滅漢扶洋了,漢醫差點滅絕。
針灸之術也是如此,為了活下來,他們積極改動針灸的指導理論,把經絡與西方的神經學說結合在一起,這樣才科學化了,終于保留了下來。
承老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相互結合印證,在一條不可能成功的道路上狠狠地踏出了一步,終于保留了針灸這門技術,振奮了當時中醫人的精神。
差點滅絕的針灸之術,終于在承老手上再度復興了起來。
還不止如此,承老還培育了大批的針灸人才;還改進了針灸的手法;改進了針灸的器具,發展了針灸的臨床治療,這些全是有益的改進。
可以這么說,承老絕對是近代以來對針灸貢獻最大的人,沒有之一!
可承老卻還在擔心,自己的作為會不會對后世的中醫產生不好的影響!
所以許陽心酸極了。
只是在那個年代,真的沒有辦法,你不科學化,就只能被政策滅絕。所以當時這些中醫匯通學派的領軍人都是響當當的中醫大高手,比如唐容川、張錫純、還有承老。
這些人在晚年的時候,無一例外,全都發現自己當初的路走錯了。所以又都從中西匯通的路上,再度走了回來。
后世中醫常對中西匯通派有所苛責,但其實這是不客觀的,因為你并沒有處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
在那個年代,在那個需要全盤西方科學化的年代,你不改革就是等死啊。而他們是在那個中醫最絕望的年代,苦苦堅守的人。
這些醫者,都值得我們尊敬!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原先依靠神經學說指導針灸的理論,又被改了回來,重新用了經絡理論。
氣至和得氣是因為神經學說的指導,才混淆在一起的。
但是這兩個混淆的觀念卻一直沒有得到糾正,通俗來說呢,得氣就是扎準穴位了,可以施展手法治療了。氣至了,就代表有效了,可以出針結束治療了。
現在把兩個觀念混在了一起,氣至等于得氣,那就沒有結束的標志了。所以現在普遍的臨床標準,就是留針三十分鐘。
承老嘆一聲:“我們沒有弄懂的問題,需要由你們下一輩去探索了,中醫的未來終究是你們的。”
許陽認真地點點頭。
承老抬頭看一眼許陽,又慢慢低下眉,復又抬眼,他小心地問道:“你們后來……還必須要求用西醫的方式驗證中醫嗎?”
許陽神情微微一滯,然后他立刻轉換了笑臉:“怎么會呢!中醫后來……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