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忠誠無關。
與忠誠這樣的個人品德無關。
這是劉鈺軍改和下南洋奪印度的基礎。
也是皇帝允許下南洋奪印度的基礎。
與忠誠無關。
杜鋒沒有自立為王的資本,因為他手里一支海軍都沒有,一個槍械制造所也沒有,甚至連貿易途徑都沒有。
脆弱的、外向輸出肉桂和檳榔寶石珍珠的錫蘭經濟,富庶,值錢。但如果自立反叛,那么大順的海軍會掐死這條貿易線,自立者會自己崩潰。
所以他必須忠誠,所以與忠誠這種品德無關。
在劉鈺忙著江蘇改革的前前后后,皇帝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擴建海軍,提拔了大量良家子新人。
皇帝出于對劉鈺的不信任,對劉鈺影響的力量進行了洗滌,所以皇帝對劉鈺信任。
皇帝掌握了一支可以讓南洋都護們瞬間瓦解的力量,所以相信南洋都護的忠誠。
大順有很多猛人。
有很多天賦卓越的亂世英豪,隱藏在盛世之中。
這一點,皇帝很清楚。亂世來臨的時候,每個縣,其實都能湊出來一個政府加將領的班底。比如沛縣、比如鳳陽、比如榆林延安。
但即便這樣,也沒有人能擺脫中國人的身份,去印度做一個印度人,然后卷起風云,一統印度,力抗大順的清剿,消滅英法的威脅,這樣的能力過于逆天。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在帝國的擴張期,野心勃勃之輩為什么不選擇在帝國的軍中博個封侯拜相封妻蔭子呢
對外擴張的好處,就是把帝國內部隱藏的狼,全都丟向邊疆,讓他們到處撕咬。
而且因為海軍在手,也不用怕這些餓狼反噬。
最優秀的狼,會被收為狗。
丹書鐵劵上刻上名字,給他們在京城蓋一間大大的府宅,每年給予幾萬兩的白銀,并且還可以讓他們的后代天生就帶有皇權狗血,高人一等。
杜鋒只是很冷靜地告訴杜普萊克斯,你沒有自立打出一片天、做印度王的能力。
其實我也沒有。
所以,我們只能站在國家、朝廷的角度,去思考所謂的戰略取舍。
故而,固然可嘆,但論起來也算是咎由自取,因為你不能擺脫法國人這個身份,卻又違背了法國朝廷的戰略。
雖然,劉鈺嘲諷法國,說路易十五的戰略,就他媽是沒有戰略。但客觀事實下的正確戰略都打不贏的話,客觀事實下必然失敗的戰略方向難道會贏嗎
杜普萊克斯愕然許久,長長嘆了口氣,看了一眼杜鋒,露出了苦笑。
“人的命運啊真的是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