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過程中,技術并不是決定性因素。
相反,統治術、組織術、劫奪技巧、理藩學、高效搶劫、土地制度,這些霸術手段,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在之前的二百年,妨礙江南紡織業大發展的最大外部因素,就是印度的棉紡織業和絲綢業。
大順工業革命想要繼續發展,必須且只能把印度的手工業摧毀。否則,再發展下去,內部就先炸了,這時候炸可不是啥好事。
劉鈺心里很清楚,他和大順實學派的很多人,在很多事上,是有分歧的,而且分歧巨大。
但在一件事上,肯定是相同的。
未來的世界,是有煤、有鐵、有蒸汽機、四處冒著黑煙的。
印度對大順的重要性,貿易產業上的自不必提。
而同時,對印度的征服,統治的過程,也是大順實學派的一個絕佳的“學校”。
他們將目睹小農經濟的破滅、目睹資本入侵后農村破產的慘狀、目睹地主對農村的壓迫、甚至目睹一場又一場的災荒。
這些東西,能發生在印度,自然也能發生在大順。
既然他們確信,未來是冒著黑煙的。
那么,怎么抵達這個未來,他們將在印度的實踐中,總結和思索答案。
分歧一定是有的。但形式上的目標卻又是一致的。
如果他們將河南陜西甘肅兩湖兩廣西南等地的底層百姓,看成是人的話,他們就必須思考,怎么度過這個苦難無比的轉型。
如果他們不將那里的底層百姓看成是人,那么他們也要思考,怎么鎮壓烈度和反抗意愿都遠比印度激烈的大順的農民起義。
現在他們還沒思考這些東西,只是單純地對冒著黑煙的未來充滿了逐漸具象的想象。
但他們在印度的實踐,會讓他們不得不思考,這冒著黑煙的未來是誰的。
以及,如果有人阻礙了這個冒著黑煙的未來,要怎么辦哪怕是皇帝,若是阻礙,怎么辦
現在或許還不會思考,但總有一天會思考的,而且這一天并不會太晚。
但這個前提,就是要先拿下印度。
念及于此,劉鈺反倒不提鐵路這件事了,而是大致看完了牛二的報告,便道“一會兒你且隨我去面圣,將印度的見聞說說,陛下也需知道真實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