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皮特是狂熱的全球殖民帝國構想家,歷史上,他曾建議,不如連西班牙一起宣了,趁著西班牙還未參戰,集結兵力先把西班牙的運寶船搶了,如果不開戰他就辭職。
他的戰略也非常明確
消滅作為大國的法國;剪除法國在海外的屬地,尤其是加勒比海那些盛產食糖的島嶼;把法國趕出印度;在加拿大取而代之。
原因是他認為,英國的繁榮應建立在貿易之上,貿易帶來財富,而財富又加強了陸軍和海軍的實力,壟斷海洋的貿易,而不是靠那點土地稅,才是英國的未來之所在。
要弄,就把法國和西班牙都弄死
但是,英國的保守派的政治家門,不這么認為。
打,可以。
削弱法國,當然也可以。
但是,包括歷史上七年戰爭后的對法媾和,實際上英國作為戰勝國,對法國的條件相當的寬松,甚至返還了加勒比海上的產糖島。
不要用后世的眼光去看當時的加拿大,法國人自己都不覺得那很值錢,伏爾泰也說那不過是幾英畝雪。在沒有和大順的貂皮人參貿易之前,五個加拿大也不如一個瓜德羅普島。
故而,七年戰爭的巴黎和約,在一部分狂熱的自詡為愛國派的英國人看來,實際上算是“不敗而敗”,給法國的條件太優厚了。
而之所以給法國這么優厚的代價倒不是因為英國的保守派腦子有問題。
而是,因為英國的保守派很清楚法國的底子有多厚。
一旦割的太狠、壓的太狠,法國人一定會選擇瘋狂報復,拉起來西法反英同盟,拼了老命造軍艦復仇。
而一旦復仇主義在法國興起,百年戰爭留給英國人的記憶,告訴他們底子雄厚的法國一旦瘋了、一旦開始復仇、就是放棄大陸戰略,就是要復仇干死英國的話,那英國就慘了。
因為,倫敦的政壇保守派們知道,法國不是英國,法國的耕地面積、人口、以及自給自足的發達的手工業,其內部稅收和迸發的愛國熱情,即便被切斷了貿易、丟了加勒比和北美,一樣可以拉出來一支上十萬的大軍、和一支上百艘軍艦的艦隊。
即便勝利,他們也希望見好就收,不要逼人太甚,真把歐洲逼出來個反英大同盟。
傳統貴族們秉持著英國的地緣政治傳統,當攪屎棍,而不要試圖去當歐洲霸主壟斷海洋,因為他們確信自己把持不住。
并且,其實目的在大順參戰之前,目的已經基本達到,見好就收,直接和法國和談就完事了。
把法國逼得太狠,又不可能把法國徹底吃掉,那圖啥圖養出來一個憋著一口氣,準備再打一場七年戰爭報復英國的復仇的法國
而且,本身,這一次結盟就是腦子有問題。如果不是因為漢諾威受到普魯士的威脅,非要為了保漢諾威去舔普魯士,明明可以拉出來一個俄、奧、英三國同盟的。
現在可好,因為漢諾威,被普魯士拖下水,反英大同盟已經結成。
更可怕的,是亞洲的帝國也跑過來了,亞洲的那個帝國不需要擔心“法國人登陸蘇格蘭直取倫敦”這樣的威脅,他們的底子更厚、土地更多、人口更多,這還怎么打
之前梅諾卡島一戰,紐卡斯爾公爵要背鍋,你威廉皮特借此機會把他搞下來了。
那現在,印度丟了、直布羅陀被圍、中法聯合艦隊可能登陸蘇格蘭、法國明確拒絕了和談、西班牙參戰這個鍋,誰來背
問題在于,現在誰也不肯背這個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