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誰也背不動。
也都不想背。
直布羅陀被圍攻,對英國來說,更多的一種象征意義。
這象征著,在梅諾卡島事件之后,好容易取得了制海權和戰略主動權的英軍,再一次把戰略主動權易手,送給了中法聯軍。
也意味著,從今以后,不再是英國選擇去打北美、去打加勒比、去打西非。
而是中法可以去打蘇格蘭、去打北美、去打加勒比。
直布羅陀本身,不至關重要,因為就算直布羅陀丟了,那也不會真正威脅到英國的根基。
但直布羅陀被圍這件事,至關重要,因為不管中法聯軍是否攻下的直布羅陀,都意味著他們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直布羅陀被攻下,那就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中法聯軍的地中海艦隊、大順從好望角沿著西非海岸的援軍、西班牙海軍、法國的布雷斯特艦隊,可能會選擇直接登陸英國。
第二種,大順這邊的海軍,會以威廉皮特的戰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幫助和配合法國與西班牙,在美洲和加勒比西印度地區展開攻擊,攻占巴巴多斯等產糖的島嶼、幫助法國奪回路易斯堡、向南攻打英國的十三州殖民地等。
第一種情況,那沒什么可說的。
守。
這一點,英國的貴族階層們,還是能夠做到為祖國而戰斗的。因為他們有恒產,他們本身就是靠土地生活的,當然要保衛他們的祖國和國教。
關鍵是第二種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北美殖民地是否要為英國多出一份力是否要給予北美殖民地更多的權利,換取他們在那邊,拖住法軍,從而使得法國無法在北美反攻,從而爭取到一個體面的和平
這里面,就又不得不涉及到北美殖民地和英國的一些錯綜復雜的關系。
從階級的角度來講,北美的獨立戰爭,其實很復雜,遠不是那么簡單的事。
這里面,涉及到南方和北方、寡頭的政壇輝格黨和在野的鄉村黨、金融資本和實體工業。
涉及到南方的與英國金融資本綁定的種植園經濟、與英國封建傳統綁定的嫡長子繼承制、涉及到因為航海條例而發展起來的北方的工商業反噬、涉及到北方商人的走私。
以及還涉及到寡頭輝格黨和世子黨、博林布魯克派和議會主權派之前的爭斗。
這里面的復雜情況,可以用一個算是一葉知秋的例子來做個解釋。
此時,在倫敦的北美殖民地的名人里,有一個后來被印在100美元美鈔上的人。
本杰明富蘭克林。
他作為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在英法的印第安戰爭爆發之后,就來到了英國。
簡單來說,本杰明富蘭克林的思想,算是“世子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