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嘴上,百分之支持自由貿易。
比如,彼得法尼爾被英國緝私船抓住的時候,他正在為和和北美殖民地開戰的法國軍艦,飲水酒和魚肉。
面對懲罰,他義正辭嚴貿易應該是無國界的,這種有緝私部門的政府,都是暴政的體現,所以我沒錯。
但是
但是其實他并不支持自由貿易,因為他發家主要是干一本萬利的走私買賣,如果自由貿易了,走私還賺個錘子
為什么這些年走私好干
因為英法西整天干仗,英國根本沒精力去管這些走私販子。
也因為,英國和法國西班牙的競爭,需要殖民地的支持,所以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敢真的管。
這個事,在歷史上的七年戰爭中,是很出名的法國被英國封鎖地區的補給,都是北美走私販子運去的。
而北美走私販子能越過封鎖區拿的通行證,是花錢從英國官員手里買的。
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再比如,這年月,加勒比又沒有蒸汽機,法國那些種甘蔗的島,急需牛馬。
榨甘蔗得用牛馬,否則甘蔗是不能自己變成糖汁的。熱帶島嶼肯定不如北美大陸養這玩意兒方便,走私大為有利可圖。
封鎖的越厲害,賣價就越高,賺的就越多。
再比如,給交戰國的軍艦,賣補給品,那都是現金白銀交易的,至少是150的利潤。
故而,至少在戰爭期間、在大順真正要談的價碼說出來之前、或者說圖窮匕見之前。
十三州的這些因為戰爭、封鎖、重商主義、航海條例而大發其財的走私販子們,態度自然很明確打使勁兒打打他十年二十年才好呢為什么不打
打,意味著緝私力量薄弱,到處是漏洞。
打,因為著英國得懷柔,抓到了也不敢重罰,不然害怕北美殖民地被這些“大慈善家”的不公正待遇的幾篇小作文,弄得造反。
如果承認世界是物質的。
如果承認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筑。
如果承認北美的問題,不是簡單的愛國、不愛國、民族、非民族,而是經濟問題、產業問題、生產力發展后的市場問題、產業鏈想要升級的問題、被“北歐”工業品沖擊的問題等等
那么,本杰明富蘭克林,這位此時英國政府認可的最忠誠的北美英國人,即便懷揣著對祖國和民族的熱愛,想要做的事,注定是徒勞的。
即便他曾對民族熱愛到要把德國“鄉巴佬”都從北美趕走。
即便他對英國大敗法軍占領路易斯堡熱淚盈眶地認為“偉大的祖國在北美,擁有著偉大和穩定的未來”。
即便他真心地希望,英國傳統的憲制,能夠在國王擁有主權而地方自治的情況下,讓英國真正偉大。
但是
世界是物質的。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他設想的諸多想法,依靠的,還是所謂的“英國的傳統”、“對本民族榮光的熱淚盈眶”、“好國王”等等這些東西。
顯然,這些東西,或者說這些精神的原子彈,都無法解決此時的實際問題。
解決不了倫敦金融資本集團和南方州農場主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