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惡的是每天持續不斷的炮擊,重炮不斷將鐵丸隨機落在防御陣地上,使得即便對面不發動進攻,守軍也每天緊張兮兮。
在這種情況下,不只是軍官,甚至很多士兵,也寧可拼一拼。
萬一成功,就能搶到足夠的酒、糧食、柑橘或者檸檬,還有西班牙城鎮的木料
軍官們對于莫當特的計劃,給予了百分百的支持。
很快,一個針對地峽方向的反擊計劃,就已制定出來。
在他們看來,大順的防御似乎并不嚴密,看起來發動突擊占領壕溝,問題真的不大。
事實上,他們看得沒錯。
至少,以此時的戰術體系和戰術理論來看,大順的防御體系,有些奇葩。
大順在地峽方向的防御體系,是多層配置的。
最靠近直布羅陀的第一層壕溝和胸墻,基本是平直的,其實并沒有多少兵力防守。
主要都是一些可以遠距離點殺的膛線燧發槍散兵,以及在關鍵位置部署了一些小口徑的霰彈炮。
按照“爆炸彈”時代的戰術體系,防御方的重要火力,是不能挖環形工事的,因為那樣一枚爆炸彈就會把火力報銷掉。
而在實心彈時代,這些霰彈炮,當然是要部署在環形工事內,以方便向各個方向射擊。
而且第一道壕溝的寬度,其實很大,只是在角度上避開了直布羅陀守軍的炮擊威脅。
這種寬度,既是為了防守反擊,也是為了進攻發起之前,將兵力在第一道壕溝集結,然后靠鼴鼠一樣的工兵掘進接近守軍。
在第一道壕溝后面,是大順的第二道壕溝,壕溝完成很標準的“”形折線,通過有限的幾條之字壕與第一道防線相連。
重炮基本都部署在第二道壕溝的附近。
而在v字的頂點,都會布置團營火炮。
每隔一段距離,大順戰斗工兵特化的拋物線爆炸彈虎蹲炮,就會部署一門,射程恰好可以覆蓋第一道壕溝。
大順的大量兵力,也都部署在第二道防線,那里有專門的屯兵坑,但營地并不在第二道防線,而是在更靠后的地方。
戰斗工兵的突擊連隊,也都部署在第二道防線內。
如果需要進攻,則通過之字壕,避開炮擊,運動到第一道壕溝,再進行挖坑掘進。
如果要防守,則第一道防線的守軍抵抗后有序撤退到第二道防線,再由第二道防線的主力在己方炮火的掩護下反擊。
這倒是不需要來直布羅陀后專門操演,而是這就是大順戰斗工兵的戰術條例。
因為戰斗工兵的任務就是圍攻,而之字壕掘進攻城法,最忌諱的,便是城內反擊。
防守,本身就是這個時代圍攻的基本戰術體系。
大順和歐洲戰術體系的區別,在于歐洲選擇改革兵役制征召更多的部隊圍困棱堡、大部隊繼續前進,是性價比最高的;而大順這邊,則是仔細琢磨五千人規模的圍攻法,強化壕溝戰和土木技術,是性價比最高的。
歐洲把擲彈兵發展為精銳線列步兵和白刃沖擊專精;而大順把擲彈兵發展為精銳工兵、土木和壕溝專精。
前線的參謀們,也只是根據誘敵反擊的戰術指導,稍微修改了一下,但整體上還是在二十年前就定下的“五千人跨大洋投送極限為基礎”的戰術思路
的范疇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