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此時大順內部,如劉鈺等人,對威廉皮特的評價,是不怎么高的。
因為威廉皮特的政策,從后世的結果看,的確是造就了英國的繁榮。但這屬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皮特自己并不重視印度,而是依舊把未來賭在了過去經驗的“鱈魚、白糖、煙草”上。
他無心插柳的舉動,使得英國的紡織業在大發展的時候,擁有了一個廣闊的、被為謀求“土地稅”的東印度公司控制的印度;也使得在英美戰爭期間,英國可以從印度獲得原材料。
而威廉皮特自己,此時依舊認為,加勒比是珍珠,北美是珍珠。
實際上,真正的機緣在印度。
或者說,英國崛起的真正原因,是工業革命。
但威廉皮特對工業革命這個趨勢,并無任何的認知。但他的一些戰略思想,在客觀上為工業革命的爆發,了一個很好的、他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條件。
除此之外,劉鈺對威廉皮特評價并不高的原因,還是一個,但另一個就比較不好聽了。
另一個原因,是劉鈺認為,威廉皮特和后世那些昭和參謀差毬不多,或者說,這只是個在戰術上暫時賭贏了的昭和參謀。
腦子里壓根沒有真正的戰略格局,意識不到一個根本的“打仗其實是個經濟問題”的事實。有點像是那種對著世界地圖,咔咔一通畫,卻不去考慮畫的這幾條線要花多少錢、錢從哪里來、問誰收稅等等問題。
而且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過于一廂情愿,思維方式總是認為,對方應該怎么樣,卻不考慮對方如果不接受、不這么樣會怎么樣。
如果皮特不是昭和參謀式的的戰略水平,那可能就是他是反對派起家,以至于習慣性地為了反對而反對。
甚至在劉鈺看來,要不是無心插柳的印度,皮特真的就是個暫時戰術勝利最終導致帝國瓦解的昭和參謀,只不過無心插柳的印度和后續的英國工業革命,給他加了太多分而已。
類似于瘋了一般的七七之后、到處獨走繼續擴大侵略的那群參謀,結果在華北農村的青紗帳里,一下子找到了跨時代的黑科技,直接拉開了和地球其余國家的代差。事后咋評價,難道說那些沒腦子的獨走派,就是戰略大師
是以,在劉鈺看來,皮特的水平真就一般。
不過,也正是因為皮特明白殖民和侵略,通過對英國過去百年的歷史,明白了英國的財富之所在。
他破除了“不知為何而富”的那種焦慮。
他也破除了對傳統的神圣迷信,以及對那些扯淡說辭的信任。
所以他才制定了“全球戰略”,要利用艦隊,摧毀法國和西班牙的貿易,使得英國擴大航海條例的范圍,只能讓英國賺取貿易和二道販子利潤。
也因為他隱約知道英國發展起來的本質原因,所以他才對大順這次參戰到底想要什么,驚恐不安。
如果,大順真的想要貿易。
那么,英國的紡織業,就完了;英國的金融業,也完了,英國的地理位置是不如在萊茵河入海口的荷蘭的
或者說,他所熟知的、找到了本質的、英國這百余年發展所依靠的貿易保護主義和殖民主義這兩大原始積累的法寶,就完了。而這兩寶,是他破除了那些焦慮之后,所認知的英國強大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