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1年,獨栽者克倫威爾發現搞這種自由貿易,英國扛不住了,于是出臺了航海條例。
1654年,瘋狂造艦的護國公,暴打荷蘭,自由貿易爭不過,那就武力解決,荷蘭戰敗。
1666年,出臺埋葬法案。死了之后,必須用呢絨布包裹埋葬,任何不用羊毛呢絨布包裹埋葬的,罰款15兩白銀,且此呢絨必須由本國生產。此法案一直持續到1814年,成為1666年到1814年研究英國家族、家譜的重要一環,因為所有人死后都必須在治安官那登記,后世偽造家譜,拿著當初的登記簿一看,連個羊毛呢絨的“壽衣”都穿不起,登記為“naked”,顯然那就不是紳士。
有一說一,大順這邊之前歷朝歷代的封建王朝,確實不是什么好玩意兒,但也沒離譜到死了之后買棺材板也得硬性規定必須買哪里哪里的。
除了理想化的管子里面有這種思維和明確辦法外,其余的很少見,而且也確實很少實踐。
1699年,出臺愛爾蘭羊毛法,愛爾蘭禁止出口
呢絨、所有呢絨制品由英格蘭,招致了愛爾蘭特色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愛爾蘭人拒絕穿呢絨,選擇穿亞麻布。
1701年,東方棉布被東印度公司向英國傾銷,各地的紡織業者、羊毛商人、圈地養羊的圈地貴族,都很不滿,爆發了反抗運動和燒毀東方棉布運動,第一次棉布禁止令出臺。
1721年,第二次出臺。
1725年,蘭開夏的棉花紡織業開始有所發展,但因為技術不足,是以紡出來的棉紗,只能做經線,不能做緯線。
這是西歐棉紡織業的開端,為什么會出現在蘭開夏因為蘭開夏的氣候比較濕潤,使得紡織成的棉紗不容易斷,想要學此的法國怎么也搓不成,因為法國的氣候比起蘭開夏更加干旱。
1733年,蘭開夏等地的棉紡織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依舊無法競爭過東方棉布。于是,曼徹斯特法案出臺英語詞匯的特殊性,純棉布是caies,是非傳統的;曼徹斯特、蘭開夏的布,是ftian,是傳統的。這也是為什么劉鈺可以搞專門出口的低端混紡布走私的原因,正規松江布是caies、他用羊毛亞麻等搓進去的出口布是ftian。
至今為止,也就是靠著航海條例、棉布禁令、裹尸布法等等,從生到死的一整套法案,把本國的紡織業發展起來。
并且依靠著殖民地主要是北美,北美也算是片帆不得下海,不能去買荷蘭法國的布料,只能買英國產的劣質布,由此保證了英國紡織業的發展。
這里必須要再說明一下珍妮機大順用不了,這玩意兒只能做經線,而且這玩意紡出來的紗做的布,在大順一匹都賣不出去,都不用松江布,就曹州曲阜等地的農家布,都能把這玩意的打出屎來,不管是價格還是質量。
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后,北美一開始也是“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拒絕穿英國運來的布,鼓勵婦女自己用紡車紡紗、織布。
1779年,走錠精紡機,也就是騾機出現,英國布第一次在“質量”上,和印度持平,但還不如中國。
算生產效率,已經高過了中國和印度。但是,因為物價問題,在價格上,依舊毫無競爭力。
隨后,英美開戰,英國無法從美洲獲得棉花和靛草,于是大量投資印度,種植棉花和靛草。同時再用軍隊和關稅控制,摧毀印度的手工業。
到1826年,已經有英國人看明白什么叫殖民市場了。
如果沒有東印度公司的武力統治,曼徹斯特的工廠在一開始就會停止,甚至不可能再次啟動,即使是蒸汽的力量。
這一切是由印度制造業的犧牲創造的。如果印度獨立,她本可以進行報復,對英國商品征收高額關稅,從而保護自己的生產產業免于毀滅。
但,現實中,這種自衛行為是不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