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的話,就得說明白了,靠啥還。
是加稅
那么加誰的稅
是關稅
還是賣壟斷權
總歸,得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確保民眾相信,這錢瞎不了,肯定能還。
皮特之前忽悠的,靠茶稅、糖稅、棉布稅、壟斷權等來還,現在這個許諾,傻子都知道已經破產了。
這事兒,就算是大明朝改革鹽政,也得和商人說明白,以后你們拿世襲鹽引,才能解決鹽引沒人買的問題。這玩意兒都一樣,必須得真金白銀的說清楚了,否則的話,財政直接就崩了。
第三個問題,就是內閣人選。
國王想要“消除黨爭”的前提,是國王得證明,在國王的領導下,可以達成對英國有利的政策。
國王無能,則不可能消除黨爭。
而他繼位之后的第一任內閣人選,就至關重要。
這批人,必須要能解決戰爭、簽訂和約、解決國債、穩定經濟等等,而且還必須要考慮其中托利黨、輝格黨、輝格黨的愛國者派等等各個派別的人選比例。
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大順這邊真正想要的“關稅和貿易”問題,其實不算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至少,排不到喬治三世要考慮的問題前列。
只要穩住了托利黨,沒人帶路,一般來說,海峽不是那么容易過的,海峽艦隊還是可以保證英國生存的。
但是,要是沒穩住托利黨、沒說明白國債怎么還、沒在漢諾威問題上明確表態,那就難說了。
英國一直以來反對常備軍,就是因為有海軍保衛海峽,陸軍基本只是政治斗爭的時候才用。
中法艦隊未必過的了海峽。但是,內部的起義和反抗,以及喜迎王師、或者廢黜國王等活動,海軍可是沒辦法陸地行舟來鎮壓的。
這一次中法挾直布羅陀勝利之威來英國這件事,可大可小。
處理不好,那就是法國間諜催發托利黨起義,迎接王者歸來。
處理的好,那就是一場和平停戰前的接觸,摸一摸兩邊的外交態度、底線、以及那個奇葩的參戰的大順到底想要啥玩意兒。
甚至,布特勛爵認為,大順這邊其實是一個可以合作的敵人。至少,大順這邊不會以支持斯圖亞特復辟為目的,最多也就是要賠點錢、要貿易、或者別的什么。
是以,他認為,對大順,可以接觸,詢問條件,差不多別太離譜就答應了。而只要大順這邊的人撤了,法國獨木難支,至少艦隊是不可能真的越過海峽的。
算起來,在他看來,好像英國和大順之間,也沒有啥深仇大恨。
只不過,布特勛爵沒考慮到、當然也不可能考慮到。大順有個人,是帶著一種復仇的心態拖著大順參與這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
7017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