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時候,讓他來做一個對戰爭全面負責的背鍋者,以及讓他提出一個看起來和之前的激進開戰完全相反的媾和計劃,只是在利用他來給王黨勢力施壓。
在直布羅陀自殺的約翰莫當特,寫了一篇對皮特相當不利的作文,而且明顯是要把皮特從“內閣不信任”這個問題,引向“海陸軍統帥瀆職”這個問題。
前者是下臺。
后者可以依據叛國法和戰爭法,處以死刑。
格倫維爾讓他提出媾和計劃,就是在倒逼王黨出牌。
因為這個媾和計劃,會得到一些人的支持。
一旦這張牌打出去,王黨組織的新內閣,就必須要給愛國者黨留下足夠的位置。即便首相基本確定是布特勛爵,但是南方大臣、北方大臣這樣的位置,肯定是要卡住的。
但皮特肯定是要下去的。
因為,如果繼續打下去,那么皮特就無需負責,至少在毀滅性的失敗之前,皮特都可以把責任推給反對他的人我要繼續擴大戰爭,你們反對,所以打輸了吧我在詹金斯耳朵戰爭期間,就說要海軍改革、就說要擴大造艦規模吧你們反對啊。
而如果不打下去,停戰、簽約,那么皮特就得負責。是他提出了停戰的條款和方向,也即證明,他自己認為戰爭他在的帶領下,打輸了,那么他肯定是要負責的。
當初他們是怎么搞沃波爾的,現在那些反對他的人就會怎么搞他。
此時此刻的皮特,只是靜靜地翻看著大順那邊流出的、或者故意紡出來的,諷刺他的文章。
尤其是那幾篇評價他是“保守派中的古董”、“克倫威爾政策的精神執行者”、“把航海法殖民貿易體系作為歷史終結、并且只會在這個歷史終結的認知中找方法”的文章。
這時候克倫威爾在英國的名聲,和之前王安石或者王陽明在儒家圈子的名聲差不多。是朝鮮國使臣聽到這些人要配享孔廟,都驚呼天下已亡的大事。
要是以前,誰要這么說,皮特肯定得狂噴回去。
但現在,他只能默默無語。
他假定這些文章,是他認為的大順那邊和他地位差不多的真正對手寫的,得到這樣的評價,心雖郁悶,可至少覺得這是個有資格評價自己的人。
實際上,他并不知道,這些東西并不是劉鈺寫的,而是大順實學派的一些激進派的人,被這些年潛移默化灌輸的思維方式所影響,而寫出來的。
這是一種碾壓,一種“二三流人物,憑借新的體系、思維、方法論,碾壓舊時代一流人物”的無情。
就像是大順新學派里,一群學習能力、記憶力、智商等,和那些科舉作文千軍萬馬殺出來的科舉派比起來差不少的二三流人物,可他們卻能在貿易、經濟等學問上碾壓那些千軍萬馬殺出來的一流胚子、真正的玉璞。
如果皮特知道真相,多半吐血而死。但他不知道真相,所以他帶著一絲“敗在這種人手中不冤”之類的想法,自我安慰,看著那些無情卻又契合的嘲諷,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