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救東印度公司,降低茶稅。
但是,根本問題還是沒解決東印度公司依舊是按照法律授權,唯一可以進行好望角以東貿易的英國公司。
現在,既然東印度公司必死。
那么,實際上,如果按照大順這邊一群人的想法,把荷蘭搞成歐洲的買辦中心。算起來,吃虧的只有東印度公司。
荷蘭人一部分是參與貿易運貨的,他們有股。
另一部分,是往北美運貨的,這個也沒影響,該賺運貨的錢賺運貨的錢。
英國政府這邊降低稅率,把茶稅降低到原來的10,實際上收到手里的錢也沒變化,因為走私茶占據了北美至少86的份額,倒推一下降到原本稅率的10,理論上征稅總數相同。
北美賣走私茶的,也是賺錢,也就是之前算走私、現在去荷蘭拿貨合法不算走私。
所以按照大順這邊的方桉,吃虧的只有一個已經確定必死的東印度公司,以及公司大大小小的股東,賠個底掉。
當然金融動蕩是不可避免的,東印度公司還欠了一兩億的債呢,波及面肯定不小。
故而,大順這邊才需要讓荷蘭掮客,尋找一下北美商人這邊有頭有臉的人物。
尤其若是能介紹一下賓夕法尼亞共濟會圈子的人,那就最好了。
共濟會沒那么神,但是作為一個精英圈子,人脈還是很廣的。
找這些有頭有臉的人物,主要目的,就是讓他們牽頭拉線,把北美這邊賣茶葉的、尤其是有頭有臉還賣走私茶葉的大商人們,聚一下。
荷蘭那邊狗賊一般,知道自己的中介身份,所謂對客戶身份素來保密,尤其是不能告訴大順,以防大順這個生產商繞開中介,直接和客戶溝通。
可能,干中介的,都有這習慣。
故而大順這邊只是能確定,荷蘭這邊的走私組織,在北美賣茶圈子里有不少大客戶,但大客戶是誰,荷蘭那邊也不說。大順這邊也只能自己找人、給一大筆錢,讓荷蘭這邊干中介打工的的拉拉線,直接找北美的大商人。
再由北美的大商人,聯絡一下圈內人士。
把北美有頭有臉的大商人,都叫過來,大順這邊也派人過去,大家坐下來談談,開個會。
去費城、波士頓,或者巴哈馬、哈瓦那啥的一起坐下來開個會,這都行,地方他們隨便定。
就現在來看,大順這邊的船和人,在北美就和在南洋差毬不多,看到的軍艦不是自己的就是盟友的。
也不一定非得是賣茶葉的,賣棉布的、賣瓷器的、賣奢侈品的,都可以參加。
人多好辦事。
人多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