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英國政府每個月給他們開10塊錢。但他們靠這個身份,和官方的關系,每個月通過走私專營等,能賺10000塊錢。
所以,他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官員”,更像是地方紳衿。
大順這邊的官場,有個從前朝大明時候就有的某種半潛規則家鄉800里內不為官。擔心的就是這種事。
而北美的這些拿著英國政府薪水的“iant”,和那種理論上只靠俸祿活著、且升遷要經過吏政府、今年可能在遼寧當官明年就調去廣東的,并不是類似的東西。
他們可以借助英國政府的力量,獲得訂單、后勤置辦、特許經營等。
但他們也一樣可以根據自己真正的需求,反對英國的蜜糖稅、反對對法國糖增稅等等。
托馬斯漢考克這一次帶著約翰漢考克去巴哈馬,本意是希望約翰漢考克能夠熟悉自己的生意流程,將來繼承自己的家業。
但意外的結果,卻是拓展了漢考克的眼界。
雖然在此之前,因為茶葉瓷器絲綢的存在,漢考克當然不可能不知道中國。
但這是他第一次,從北美這種坐井觀天的井里,不只是聽說外面的世界,而是真正接觸到了外面的廣闊世界。
他知道世界存在。
知道英國、法國、神圣羅馬帝國等等的存在。
知道那些宏偉的教堂、遺留的斗獸場。
聽說過遙遠的東方,神秘的國度。
但是,他沒見過。
他出生開始,直到大學畢業,都是在這個萬把人的小鎮子里長大。
靠想象。
或者說,靠描述。
是無法想象到世界的模樣的。
一個沒見過羅馬斗獸場遺跡的人,怎么能想得出來那玩意什么樣呢
他在這里,見過黑人、印第安人,還有他們自己的這群人。
但他第一次觸摸到了彷佛背景故事、背景圖畫里走出來的世界的另一部分人。
這種感覺,很奇妙。那是一種萬把人的小鎮子里看了許多書長大后第一次接觸更大世界的人,才能感觸到的奇妙。
陌生又不陌生。
書里讀過,聽過。但卻第一次接觸的那種陌生又不陌生。
這種對外部世界的接觸所產生的幻覺,以及吃喝不愁甚至生意都不愁的現狀,還有就是二十歲出頭的現實,再加上這里濃厚的宗教氛圍,都讓漢考克生出一種很正常的情緒。
一種后世可以說中二,也或者可以說知識分子的年輕狂熱躁動,亦或者算是閑的鳥疼想要找點事情做尋找人生的意義之類的想法。
這種想法本身是好的。
但這玩意兒,難就難在這種年輕的躁動,就像個雞兒,動不動就硬了起來。
若有人能夠給予正確的指導、給出明確的方向,還是可以為某種理想或者人生的意義而獻身的。
但于此時這種年輕燥熱的狀態,更多的還是希望尋找一下生存的意義。
或者加入一些格調很高的、似乎可以影響那個已經接觸到的廣闊世界的高逼格的神秘組織。
亦或者是在宗教氛圍下,想要尋求一下所謂的至高智慧和無上真理。
無疑,此時共濟會向他伸出了手,他是興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