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既是打定了主意要瓜分北美,搞三國演義、五方劃界,就需要在對英國施壓談判的時候,也要把北美的貨幣問題給解決了。
貿易大使便將心中所慮直言相告,又問道“殿下,如今召集北美鄉紳往去費城開會難度倒是不大。但,談什么,有件事還是需要解決的。”
“自由貿易,賣茶葉、賣布匹、逼著英國取締糖稅等等,這都好說。但這也只能拉攏一部分人。”
“或者說,這些很容易拉攏到北部、中部的人。但中部、南部的人,就不好拉攏。”
“他們關注的重點,并不在此。”
“但他們又很重要。如果天朝想要在北美賣貨,賺白銀,那么就很需要南部那些人。因為南部那些人,才能大量地從歐洲弄來白銀,比如賣煙草、賣靛草、賣些種出來的東西。白銀才能流入北美,這樣他們才能用白銀買茶葉絲綢瓷器等。”
“本朝賣貨,只要白銀、金銅。其余之物,皆不能要,也不肯要。總不可能從左治亞州換大米回南洋吧誰會做這樣的生意”
“此事,總要在會上給他們個說法,如此他們才能支持我們。但這個問題,我實在不知道該怎么答應他們。”
“那日在巴哈馬,他們商人便問過我這個問題,我當時也只能搪塞過去。”
李欗這群人接受的新的經世致用的學問,對這些東西自然了解,也知道一些大概的情況。
貿易大使將巴哈馬會談的一些細節一談,更是讓這件事錯綜復雜。
走私、自由貿易、商人利益等,這些都好說。
唯獨這個北美紙幣問題,這事真就不太好辦。
因為紙幣問題,不只是關系到小資產者,工匠等。
還關系到南方州的種植園。
他們也想發紙幣,目的就是還錢。
資本主義入侵,他們肯定欠了金融資本一堆錢,還又還不上,就琢磨著印點錢,拿點紙還給英格蘭、蘇格蘭的金融資本。
當然也不可能全還紙錢。
至少,歷史上,種植園那批人琢磨著,自我感覺,自己的要求也不是太過分。
比方說,一共借了1500萬,說好明年還。
加上利息,一共就是1600萬。
那這邊印個500萬紙幣,然后再要求金融資本別那么著急收賬,你可以延期個一兩年,后年還、大后年還嘛。
延緩三年,還1000萬白銀、600紙錢。但其實正常來說,加上延緩的三年利息,實際上一共要還2000萬。
但這么一搞,只還了1000萬的貴金屬。
這就等于是把債務貶值了50。
干種植園的這批人,肯定是覺得這是個好辦法。
但問題是人家搞金融的,也不是傻子,因為傻子當不了金融資本家。既然不傻,肯定覺得這個辦法不好啊。
所以,這件事看似就是個簡單的紙幣問題。
但實際上并不是那么簡單。
比如說,我拿著紙幣,去還錢。人家債主不要,說這是紙錢,就要白銀。
那就得打官司吧。
打官司,英國院怎么判
這不是個簡單的道德問題,也不是個簡單的對錯,或者和稀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