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巴哈馬會面之后,貿易大使絞盡腦汁,就在以經濟聯系琢磨北美十三州和英國如何保持聯系、拉攏一部分壓死西進派的事。
哪曾想,自己想成了一團亂麻,在李欗看來,就是派幾艘軍艦,襲擊種植園,搞個解救奴隸的大新聞這么簡單
許久,李欗才道“昔日,興國公以粗鄙之語說過一個道理。莫做舔犬,上趕著不是買賣。叫別人來求你,而不是你去求別人。”
“你既談經濟,那我問你。上一次英法在北邊打仗就是興國公在印度支援杜普來克斯兩條軍艦、讓法國教官開著軍艦去印度的那事,為什么叫人參戰爭”
“你想想,為什么英國政府這一次非要往北打他們想要什么”
“或者說,這北美十三州的膏腴之地、遍地良田,對英國國內的朝臣士紳,有什么用他們的朝廷,能從十三州收到一分錢嗎”
“若只談經濟,本朝管控對日貿易、當初興國公叫日本開關,竟然還要組建東洋貿易公司,非要強制買大船、養水手,否則不得貿易。按說這就不對,應放開管控,如此產業才能大發展。可為什么當初興國公非要管控對日貿易”
“道理是差不多的。英國政府非要往北打,那是因著他們盯上了人參、貂皮。而且,這玩意兒,是真能控制的,是真能把錢收到國庫的。因為,東印度公司壟斷著往本朝的貿易,若把法國趕走,難道本朝真的不要人參貂皮”
“十三州再膏腴,錢一分也收不上來,那就英國政府而言,便無意義。”
“好了,現在,本朝力挺法國,卡住西北人參貂皮產區,英人不可能奪到手了。”
“關稅又收不到、糖稅法收了二十多年了一年收個幾百兩銀子、那馬里蘭的總督七年都沒領到薪水因為本地無法征稅”
“那我問你,如此,對英國政府而言,十三州值錢還是巴巴多斯那個小島值錢”
北美和巴巴多斯,哪個值錢
這看起來,似乎是個頗為玄幻的問題。
但實際上,此時對英國政府而言,別說十三州,就是十三個北美,只怕也未必比一個巴巴多斯值錢。
聯想到剛才李欗說的“舔犬”之言,貿易大使恍然大悟道“殿下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在北邊幫著法國站住腳、在西邊資助印第安人、在南邊攻下兩個種植園嚇唬他們。”
“屆時,是英國不想要十三州反倒是十三州要主動去舔英國,請求英國駐軍、征稅、以護其周全”
李欗點點頭,緩緩道“此地膏腴,但是征不上來稅,對朝廷而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昔日興國公最懼之事,便是下南洋后,英國立刻拆了東印度公司,放棄印度,驅虎吞狼,挑唆中法。而其取代荷蘭,做東西方貿易之中轉者。真要那樣,你我今日如何還有機會在這里”
“今日,萬一英國朝堂,竟有力挽狂瀾之輩,主動放棄北美,叫十三州給法國放血,又將如何屆時,英國一分錢不用出、一個兵不用派,這十三州就會自己征稅養兵去和法國人打、去搶地、搶人參慢慢給法國放血。”
“到時候,法國進也不是、退也不是。英國本來就在北美收不到錢,這就等于一分錢沒花,造出來一個盟友。”
“雖說興國公對英國朝廷頗為不屑,以為皆蟲豸也、不足以論政治。然而,焉知西夷無才,不會來個真正有宰執手腕的人,真做出這等有膽魄的決斷”
“自由貿易事,那是本朝本來就要施加給英國的壓力。為此,給北美這群人做個順水人情,自無不可。但別的嘛,軍艦即可解決,何必竟要幫他們建起政府,還要教他們發鈔發幣乃至于教他們,不收稅怕是不行的這樣的道理”
“我今天解放三千奴隸,他明日便要哭著求英國議會不要放棄他們。”
“你看,此事不就解決了到時候,航海條例已碎,賣幾年煙草什么的,這銀子不就夠了嗎貨幣不就解決了”
“天下事,變則通。然而,變的難點,不在于如何變、也不在于變成什么樣。而在于如何過渡。此事最難。”
“所以只要過渡過去,年內,南部州的種植園放開貿易,便足夠賺回來金銀,完成過渡。”
“過渡之亂,有種植園主支持鎮壓、有大商人支持鎮壓、有工場主支持鎮壓,那便不叫亂。只要莫讓這些人都反即可,不是說一點亂都沒有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