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者和鴉片戰爭刨除掉鴉片問題的剩余貿易,影響的民族資本的發展,把民族資本扼殺。
但是,對于小農、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來說,西方資本家,和松蘇資本家,同樣都是在瓦解他們的生存基礎,無甚區別,甚至后者更勐,因為省了跨越大半個地球的運費。
大順這點新興力量,別看在歐美嗚嗚喳喳,又是逼得英法出棉布禁止令、又是逼得法國漆匠聯合會逼著加關稅、又是引爆了北美獨立的波士頓傾茶事件但在大順,吊毛不是,根本還不具備鎮壓鋪天蓋地的農民起義的能力。
所以大順急需在瓦解印度的工業能力之前,擁有一個和平的廣闊市場。
而歐美的幾個火藥桶,無非是奧屬尼德蘭也就是比利時、漢諾威、東普魯士、波蘭、西里西亞、以及北美。
歐洲大陸的問題,都好解決,不敢說多,二三十年和平是有把握的。
所以大順必須要拿出足夠的力量,確保北美的勢力均衡。
均衡,不是永久的和平,只是擴軍備戰的間戰期。大順某些人,希望將來還打,而且還要打個大的;但又希望二三十年內不要打,要和平。
大順新學的激進派,或者叫帝國主義派,比如李欗等人,他們不希望打成“口岸對口岸”貿易。
他們希望寧可朝廷多花點錢、多出點軍費、多打兩年,也要達成“荷蘭做歐羅巴總商埠口岸”的效果。
這里面的事情很復雜。
但舉個這些復雜問題中最簡單的一個例子。
比如茶葉。
如果口岸對口岸貿易,英國收了關稅來北美賣茶葉,遲早還要爆發十三州和英國的沖突。
到時候,茶葉就會作為一種象征。
一種“支持英國統治”的象征。
原本的歷史上,發生過太多類似的事件。
焦油和羽毛,給商人勐灌茶葉水灌到吐也好;所謂義和團不用外國貨也好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玩意兒,誰也不比誰高貴。
北美也喊出過“寧可不穿衣、不用英國布”的口號。
亞當斯等人也親身經歷過“戒茶不徹底、就是徹底不忠誠”的窘境,亞當斯說要喝茶只要是走私茶就能喝,人家某太太直接說你這不忠誠我們都不喝茶了。
很正常的事。
如果口岸對口岸貿易,到時候,英國為了還國債,必定要鼓勵中國貨消費。到時候,北美反英的時候,肯定連帶著中國貨一并反,并且一定會把不用中國貨作為抵抗壓迫、抵抗英國奴役的象征。
茶葉是不可替代的嗎
不是,因為還有種玩意兒叫咖啡。
棉布是不可替代的嗎
不是,因為還有種玩意兒叫呢絨、亞麻,甚至北美自己就能種棉花。
北美玩“寧可不穿衣、不用英國布、婦女自紡紗、自由與骨氣”這一套的時候,甘地的爺爺還沒出生呢。
更別說歐洲此時一大堆的“彷的都快要可以假亂真的”東方漆器、木器、扇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