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北方人打仗,關我們南方人什么事我們憑什么出錢讓你們去打仗憑什么出錢養兵
況且,英國的傳統,就是反常備軍的。
如英國所言買官制和團長所有制,是保護自由的最后屏障。
反常備軍的傳統思維,在北美也非常嚴重。
你富蘭克林今天想有常備軍,明天你是不是就想當國王
當然,這種想法,在這個時代,純是好日子過久了慣出來的。但凡沒有海峽阻隔、但凡印第安人能有蒙古匈奴女真的戰斗力和組織力,就不可能冒出來這種“不要常備軍”的想法。
但是,傳統是神圣的嗎
正如老馬諷刺托利黨,說他們整天扯著大旗,說自己是英國傳統的精華保護者。實際上一個谷物法就原形畢露,吊毛的傳統,不過是為了地租。給銅臭氣的地租,加上一個傳統的神圣外皮罷了。
北美也是一個吊樣。
上一次富蘭克林召集奧爾巴尼會議的時候,南方北方因為共同出錢養兵的時候,鬧得沸反盈天。
現在好了。
大順爆了兩個種植園,給釋放的600多黑奴發了槍,立刻治好了他們的空想幼稚病。
這回立刻也不辯“光榮的傳統”了。
開始不扯犢子,談實際的了。
當然大順解放奴隸,不可能從什么天賦之權之類的玩意談。
但,大順對奴隸起義的扇動能力,那可是胎里帶的。大順開國的時候,可是有不少南方奴隸和礦井奴隸后續參與的。
效奴變故事,抓起來種植園主打一頓,拿鞭子抽、拿烙鐵烙,頓時就能讓黑奴明白什么叫“天地翻覆、乾坤倒轉、我輩何以常為奴”。
北美這群人從辯經的角度,是可以怒斥大順的私人財產不可侵犯,你們把我們的財產釋放了,你們違背了私有財產的神圣性原則。
可問題是大順這邊壓根不想和他們辯經。
雖然解救的奴隸不多,也就600多人。殺的人也不多,也就七八十個。甚至登陸的部隊也不多。
但是,這一次造成的轟動,可比華盛頓在西北失敗帶來的震撼大得多。
南方州第一次感到了恐懼,也第一次體會到了要有軍隊的重要性。
不過,這也只是個開始,只是個能一起談事的契機。
距離真正談成,還早的很。
不過,至少,這一次,富蘭克林的政治諷刺畫加入,或者死亡,沒有遭到廣泛的抵制。
一條蛇,一條被切割成七八段的蛇,象征著不團結的十三州。加入,或者死亡;擰成一股繩,或者各個被擊破。
當初的分歧,重點在于要不要繼續擴張,跨越阿拉巴契亞山,和法國人發生沖突、和印第安人作戰。
而當初的分歧就在于,你們北方州要跨域阿拉巴契亞山,因為你們都是一群土地投機商,你們吊毛沒有,要和法國人打仗,你們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