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們一家獨大了,英軍無法讓加拿大的法軍完全撤退,再打下去,就是要給他們這些精英階層放血了。
在與約翰賓會談之后,由約翰賓出面,向在費城聚集的北美精英們發出了邀請。
大順的軍隊不會進入費城,但在費城的附近,租用了一大片土地,要表演軍操。
大量的費城居民,連同從各地趕來的北美精英們,大幾千人觀看了這場表演。
大部分局面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來的。
少部分人則是抱著直布羅陀被攻陷后的緊張心態來的。
大順的軍隊表演的也很有意思,除了表演了一下此時世界強軍通用的陣型演練外,還搞了一些看起來比較奇葩的展示。
放了兩個熱氣球。
朝著租用的林地發了一堆大號的、裝了油脂和橡膠混合物的大鉆天猴燃燒彈。
工兵表演了一種“威力極其巨大”的炸藥。
膛線槍桅桿射手在超遠距離射擊一群羊。
不同的表演項目,針對的是不同的人群。
對于那些受到了啟蒙運動和自然哲學發展而影響的精英階層,大順這邊是有幾重形象的。
除了哪些中國熱引發的富庶強盛的想象。
除了那些啟蒙學者描繪的道德理想國。
大順還有另外一個這幾年塑造出的形象,那就是一個理性的在追求科學的國家。
是不是,那是一回事。
發了多少論文,那又是內部圈子才能了解的。比如雷電法王富蘭克林,肯定知道大順科學院的一些研究成果。
而要塑造一種“重視科學”、“科技發達”的大眾普遍印象或者說,塑造這個形象,這就需要另一套操作。
大順靠的是什么
實際上,大順靠的,是要在1761年發生的金星凌日事件。
科學只分學科,倒是沒有高低貴賤。
但,比如設計一個精巧的實驗,證明質量守恒;比如設計一個實驗,證明燃素學說是錯的
這些,在此時,絕對算得上是科學的頂流前沿研究了。
但是,這個適合塑造“形象”嗎
并不適合。
因為這些東西,可能需要全世界教育普及之后,大部分人要從課本上學到,才知道這些足以證明科技的發展。
所以,從很多年前開始,劉鈺就一直嚷嚷著“金星凌日,全人類已經合作,通過在世界各地的觀察測算,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距離太遠到底有多遠”。
這不是現在才開始喊的。
從最早大順派出測量船滿世界跑去畫海圖、再到劉鈺在阿姆斯特丹演說,都一直在大肆宣揚這個事。
這個事,從科學的角度上講,和實驗證明燃燒后質量守恒之類,更前沿嗎
顯然沒有。
但這個事,從傳播學、塑造形象的角度上講,那不知道要比科學院里做燃燒實驗高到哪里去了。
畢竟,大部分人其實學不學質量守恒,這年月也不耽誤吃飯工作生活。
但世界上所有人,都會每天抬頭看到太陽。
提前嚷嚷了十幾年、二十年。
這種事早已經傳遍了整個世界,因為觀測金星凌日測算地日距離,需要從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經緯度觀察。
這,需要各個國家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