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想當不列顛和北美的國王”
“還是想當不列顛和漢諾威的國王”
這個問題,猶在耳邊。
現在,喬治三世很清楚自己該怎么選。
因為,漢諾威肯定守不住了。
法國不是大順,法國有非常大的歐陸陸戰壓力,法國不會像大順一樣撒了歡一般在海上折騰。
所以,漢諾威問題,只要法國獲勝,那肯定不會退讓。
必定會讓英國滾蛋,讓“神羅的人決定神羅的事”,而神羅的人決定神羅的事,也就意味著法國可以當“裁判”,今兒打普魯士、明兒打奧地利,神羅要是把腦漿子打出來,法國才高興呢。
漢諾威,在大順參戰、且攻克了直布羅陀的那一刻,聰明點的就該明白,漢諾威留不住,趕緊扔。
喬治三世也是這么想的。
所以,利用漢諾威問題做支點,利用利物浦叛亂的這個契機,就可以通過貴族們的恐慌、和之前的反對派也就是愛國者黨那群人成為眾失之的的機會,名正言順地擴大常備軍、完成坎伯蘭公爵當初預想的軍改,把軍官的升遷等權力收歸政府。
這里面,一共三個問題。
每個問題,都可以拿來說事。
第一個問題,此時英國打仗,還有相當一部分軍隊,是黑森雇傭兵。黑森雇傭兵名義上效忠的是漢諾威選侯、帝國大司庫,雖然實質上是效忠于錢。
英國的常備軍問題,是一個不能說是英國特色的問題,而是任何一個行政封建的國家都會遇到的問題。
取消常備軍、堅持買官制和團長所有制,是英國“自由”的依仗。
同樣的,取消常備軍、堅持各藩擁有自己的武裝,是日本“自由”的依仗。
取消常備軍,放開藩鎮,各地自行招募,也是大唐安史之亂后“自由”的依仗。
沒啥神奇的。
但英國的問題就出在“黑森雇傭兵”身上。
為啥要用黑森雇傭兵
首先,因為英國沒有大量的常備軍。
常備軍是被議會堅決反對的,因為貴族們相信自己招募的民兵,不相信政府的常備軍。
政府有了常備軍,這還了得
什么叫買官制和團長所有制,是英國“自由”的基礎
這就叫。
又沒有大量常備軍。
又想著當大西洋霸主。
咋辦
雇傭兵走起啊。
再者。
因為便宜。
德國的貴族們,自己招兵,打包出租給英國。
士兵那三成,在家里招兵的貴族拿七成。這也比英國自己組建常備軍便宜。
而這,又不需要違背民兵法要求的民兵不得出國作戰的議會法律。
同時英國又需要海外擴張、遏制法國,沒有部隊當個錘子的全球帝國
而問題就出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