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伴隨著大順入局,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都沒考慮的一個問題出現了如果,某個國家的勞動人口、生產效率、生產成本,使得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具備優勢呢
這里不提大順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的萌芽階段。
而是說,即便大順完全沒有工業革命,因為美洲白銀、物價革命、白銀購買力等一系列簡單的“匯率”問題,也使得大順的商品,擁有歐洲根本無法抵擋的優勢。
歷史上英國的農業革命,已經開始用智利硝石和鳥糞石做化肥的時候,谷物法規定的進口限價還是2英鎊12便士每450斤玉米。也即8兩銀子450斤包米。
就算兩邊的生產效率一樣,兩邊搓布一樣快,甚至大順的瓷器絲綢等技術優勢一夜之間都消失了。那這怎么和已經開始開發東北用大豆肥田、開發南洋稻米的大順競爭嘛。
更別提大順內部還有個非常蛋疼的“小老百姓用銅錢、大商人用白銀,但交稅得用白銀”的內部銅銀匯率問題。
英國的統治階級可能不知道這些東西,當然他們也不太可能知道。
但是,大順運來的上品的價格、質量,在那擺著。
真正的統治階層,心里多半知道,一旦戰敗,但凡之前大順貨船或者東印度公司帶過的商品,英國的產業全要完。
而那些大順因為利潤不足不帶的商品,能有多少
又能容納多少非農業人口
利物浦的事,只是個開始。類似的事,日后還會源源不斷。
英國的情況,用后世的一個詞講,就是“后發優勢”。
如果,承認英國的農業革命,是工業革命的基礎。
那么,英國這個世紀的崛起,就是基于“后發優勢”的。
因為之前種地水平太次,所有養不活那么多人口。
因為中國的種地技術傳入英國,其后發的優勢使他的農業革命和人口問題用一種非常低烈度斗爭的方式解決了。
英國的農業革命是啥
四大樣
輪作制。
高爐鐵。
中國犁。
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英國人那套冗長的說法,叫“確定了土地的排他性所有權”。公地變成私人所有。圈地運動就是英國確定土地私有制的過程,或者說,就是英國“開阡陌、破井田”的過程,使得原本的公共土地,歸于個人,這就叫土地的排他性所有權這塊地是我的,那就不是你的;而不像以前一樣,這塊地的是公共的,你能放牛,我也能放牛。
荷蘭人傳來的中國犁荷蘭人從中國人那學來的犁,擁有犁尖、刮土板、曲轅,它的優勢在于能夠被一頭或兩頭牛拉動,而非之前的重型輪式北歐犁所需的六頭或八頭牛。中國犁是由荷蘭承包商帶到英國,他們受雇排干東盎格魯沼澤和薩默塞特沼澤,犁在潮濕的沼澤土壤上非常成功,但很快就在普通土地上使用
簡單來說,英國的農業畝產、曲轅犁水平、高爐鐵、輪作制等,終于達到了漢唐的水平。
之前的低水平農業所維系的少量人口,在技術交流下,獲得了后發優勢,人均土地多,因為之前養不活那么多人嘛,而技術爆炸之后產生了大量的剩余的、可以面向市場的農產品,同時也獲得了轉型的低烈度斗爭大順這人口數量,圈個地試試
后發優勢怕啥
后發優勢,不怕封鎖。因為后發,意味著已經開始了文明和技術的交流。你把蒸汽機做出來,就算你藏著掖著,這邊知道肯定能做出來,找準了方向,五年搓不出那就十年,肯定能搞出來。哪怕你先把核聚變搓出來了,其余國家也會知道,原來那不是夢想,那是真的可以實現的,這才是最關鍵的,也就意味著可以搓出來。
這就是帆船時代開始,把世界連在一起的最重要的意義你可以不教給我,但我知道那是可以做到的,那么大家都是人,總會做出來,因為我知道那可以做出來。
哪怕有外星人飛來,只要不滅,那也是足以振奮的消息星際旅行,是可以實現的,都是智慧生物,我也能搓出來。怕的就是壓根碰不到,那才是真正的絕望。
而于此時而言,后發優勢,怕的是不封鎖,怕的是傾銷。
大順參戰,等于是打斷了英國的后發優勢的確,英國有優勢,完成了圈地、大量的和生產資料分離的潛在工資勞動者,但是,這些潛在優勢,不要說在大順面前,就是在印度的那一億多人的手工搓布之下,這種優勢也是毫無意義的,只能是潛在的優勢,卻無法轉化為真正的優勢。
英國有沒有可能破解這個絕境
不能。
因為,理論上有個辦法,那就是拼盡所有,海外市場不要了,關上門,硬生生扶植起來幾個企業,靠著國內市場完成技術積累,拉近差距。
但對英國來說,這個理論上的方法也用不了。國土太小,連棉花都無法做到自給自足,內部市場更是小到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