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法克斯伯爵拍了拍那本小冊子,冷哼道“這本小冊子上的內容,我都看過了。”
“小冊子里著重提的是紡織品。”
“而顯然,中國人支持紡織品自由貿易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不列顛的呢絨紡織業,可以和法國旗鼓相當。”
“于是他們可以用這種普遍的自由貿易,來隱藏他們并不普遍的真實想法。因為即便實行了自由貿易,法國的呢絨也無法進入英國;但他們的棉布,卻可以。”
“所以,他們實際上反對法國的制造業發展。”
“但是,他們卻用普遍的、彷佛是普遍的世界性通用的自由貿易,來作為他們的理由。”
“如果,我們真的完全放開關稅,成為中國商品的銷售地。”
“他們,中國會保護我們,不至于被邪惡的重商主義的法國所占領。”
“實際上,我們既不可能對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對等報復。”
“也必須承認,即便我們不承認戰敗,原本的貿易體系,也已經瓦解了。”
喬治三世對于貿易委員會出身的哈利法克斯伯爵的經濟判斷,是信任的。
對于法國的重商主義政策、國產制造業替代政策,也是耳熟能詳的。
他認為哈利法克斯伯爵的話,有道理。
只要專心做大順的商品銷售地,那么大順一定會保護英國,不會讓英國落入到其余的重商主義國家的手中。
但是,這話,聽起來總是有些不舒服的。
然而,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很多時候,現實就是這么不舒服。
英國真的已經無路可走了。
甚至,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將來老子非要報復”的心態,都不可能有。
大順和印度不一樣,大順和英國也不一樣。
或者說,和歷史上的東印度公司控制的印度不一樣,和此時的英國也完全不同。
在歷史上的印度,是先有了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統治,如老馬所言商業資本占據統治地位的地方,一定會表現出殘酷的劫奪制。
這種劫奪制,摧毀了印度的手工業基礎,然后才有了英國紡織業的發展、最后傾銷。
這種摧毀,是以武力為基礎的。
但是,又不只是海關的。
也即是說,就現在的生產力而言,就算莫臥兒帝國還在,東印度公司把莫臥兒帝國狂打一頓,逼著莫臥兒帝國放開海關、取消進口關稅
那也沒用。
英國貨該賣不出去,還是賣不出去。
只有東印度公司直接統治了印度,用殘酷的稅收摧毀印度的原本社會;用瘋狂的劫奪制造一場幾千萬人的大饑饉摧毀其手工業體系;用殘暴的統治,徹底干掉印度的灌既系統,使得印度千余年的灌既系統崩潰和無錢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