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投資北美種煙草呢
還是投資北愛爾蘭種麥子
而英格蘭人、蘇格蘭人,也是有腿的。
同樣是面對招工。
是去比他媽英國還陰冷的北愛爾蘭、阿爾斯特省
還是去北美
于是,那些拿到土地的大地主、大商人,肯定希望英國這邊放開禁令啊原本的禁令,是禁止愛爾蘭人當佃戶。
現在,既不讓愛爾蘭人當佃戶,而能當佃戶的都往北美跑,我花了大筆錢在阿爾斯特、北愛爾蘭弄得地,難道我自己種嗎
沒有佃戶,地主吃屎
沒有種植園奴工,種植園主吃屎
沒得辦法,誰是統治階級誰說話好使,那就只能放開北愛爾蘭的佃戶限制,允許愛爾蘭人當佃戶。
顯然,這么一放開,愛爾蘭人在北愛爾蘭人的數量開始恢復;蘇格蘭英格蘭人在北愛爾蘭的數量減少。
于是,可想而知,反抗也就開始。
反抗,被殺。
被殺,繼續反抗。
一波一波又一波,殺到最后,北愛爾蘭徹底奴化,南愛爾蘭則頂住了,由此埋下了日后愛爾蘭南北的差異和分裂。
而同樣的,因為之前大量的蘇格蘭人,進入阿爾斯特種植園,和愛爾蘭人進行了通婚,產生了蘇格蘭愛爾蘭一系。
眾所周知的因素,1714年開始,蘇格蘭那邊的斯特亞特家族完犢子了,迎來的是漢諾威一系的新教家族。
這些蘇格蘭愛爾蘭人,再度不受待見。
二等人、三等人,實在混不下去了,那也繼續往北美跑。
1714年之后才跑,說句難聽的,吃屎都趕不上熱的。
1714年的時候,大量的地主、商人、土地投機商、先去的一群人,已經把北美東海岸十三州的地,能圈的都圈成私有的了、能占的也都占了。
于是,這才有了北美的“游騎兵”、“邊疆人”、“和印第安人邊境摩擦”的主力,是所謂的“蘇格蘭盜馬賊和愛爾蘭羊倌”。
包括十三州建國之后,漢密爾頓收酒稅,第一波重拳出擊,出動15000軍隊鎮壓的那群人,實際上都是這一批人。
簡單來說,他們在愛爾蘭,是被人奪了土地、或者被強制遷過去的佃戶,地都被搶走了。
等到了蘇格蘭英格蘭合并,又成了三等人,基本等同于大順的“無資格科舉”的政治地位。
換個王系之后,混的更慘,只能往北美跑。
跑到北美,發現好地方都被人占了,都被私有了,沒得辦法,繼續往邊境跑。
也就是這群人,在阿卡迪亞人被驅逐后,他們是最樂意來的。因為但凡在東海岸有個百十英畝土地,誰肯舍家棄業的往苦寒之地跑
迅哥的話,用在他們頭上,也真的契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怯者抽刀,向更弱者。
比如賓夕法尼亞州的帕克斯頓男孩,他們基本都是這些蘇格蘭愛爾蘭人,實際上就是奴化政策成功后的新教愛爾蘭人。
印第安人真的是在賓州和他們和平相處,千余里外的地方在打仗,和賓州一點關系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