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不是“規范”的三角貿易。
因為,他的路線,能也只能是在波士頓裝滿朗姆酒,去西非賣掉換奴隸,把奴隸運到法國糖島賣了奴隸換便宜的糖蜜,再把糖蜜運到新英格蘭繼續釀酒。
只考慮一個變量,不考慮事物是普遍聯系的,那么很容易機械地、刻舟求劍地得出一個結論只要取締了,那么新英格蘭的朗姆酒的優勢就繼續擴大。
實際上,這是個嚴重錯誤的想法。
并且是教科書般的機械、刻舟求劍式的思維方式和歷史上鄭克塽戰敗之后,去琉球的中國商人攜帶了超量貨物結果賣不出去,是一種思維模式。
因為,首先要確定一點,朗姆酒是啥高科技產業嗎
不是。
法國人不搓朗姆酒的原因,是因為法國要保護本國的百萬葡萄工;普魯士不搓朗姆酒的原因,是普魯士的容克莊園種不了甘蔗只能種土豆子,所以普魯士只能搓山芋燒、地瓜燒。
那么,這種非高科技的產業,比的無非就是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
那么,英國本土的朗姆酒產業,在三角貿易中不如新英格蘭地區的原因是什么
很簡單,因為英國在本土查稅、查走私,可比在北美查稅查走私,嚴的多、也方面的多。
歷史上,新英格蘭朗姆酒產業的崩潰,源于更嚴格的、取締北美陪審團審判、和海關吃皇糧之后的新糖稅法。
那么,問題來了,難道西非不要朗姆酒了
顯然,不是的,仍然要。
那么新英格蘭的朗姆酒產業崩潰,本質上就是“因為嚴查走私,導致的原材料成本上升,使得他們喪失了價格優勢,在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
所以,法國不搓朗姆酒、普魯士也不搓朗姆酒、俄國更不可能搓、荷蘭的制造業早在五十年前就完了、西班牙的手工業更是一言難盡
而西非,又不是不要朗姆酒了。
那么,誰搶了新英格蘭的份額
顯然,是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
因為之前,是英國這邊逃稅成本大,所以導致原材料成本比新英格蘭高。
而新糖稅法后,英國本土的原材料成本,和新英格蘭地區拉平了,而英國本土的勞動力價格,可比新英格蘭地區低得多。
同時,走“規范”的三角貿易航線,航運成本更低、資本周轉周期更短、資本盈利率更高。
于是,新糖稅法一出,緝私稍微嚴格,海關稍加努力,新英格蘭的朗姆酒產業直接暴死。
那么,現在的情況也是一樣。
如果,真的搞自由貿易了、真的英國本土也取消了糖稅,那么新英格蘭的朗姆酒產業,怎么可能爭的過英國本土
也即是說,新英格蘭人的朗姆酒商人,都認為,他們的成功,源于這個原因、那么原因、更加努力、更有天賦等等、等等。
而實際上,他們的成功,源于英國本土查稅查的嚴、北美查稅等于不存在,導致英國本土的糖蜜,要比新英格蘭地區的價格更高。
僅此而已。
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
屁股坐在哪,一定不要腦臀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