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殖民地,具有經濟價值,且能夠完成經濟循環,需要一定的人口基數。
所以,早期移民,或者說移民計劃的導火索,能也只能是金銀銅礦。
第一步,探礦。
第二步,承包、撲買。
第三步,撲買金銀礦的,出錢移民,去那邊挖礦。唯獨金銀銅礦,才能使得跨越太平洋移民,有利可圖。
第四步,朝廷管控,登記制度,干滿五年,交錢買地。
第五步,買地錢入移民基金,開始循環,直到人口足以支撐跨太平洋貿易運轉。
歷史上,弗吉尼亞公司,可以種煙草。
而大順,就不可能這么辦。種煙草別說種煙草,就是種甘蔗,這年月的跨太平洋貿易,都是賠錢貨。
北美西海岸和大洋洲不同。
大洋洲的開發,可以是無序的、靠自發的淘金熱去玩。
反正現在大順已經卡在了好望角,且經緯度天文定位技術也已成熟,自發無序去搞,不花一分錢,百余年后,大洋洲也都是華人。
西海岸則不同,必須要以國家的強力,來完成西海岸的早期移民,并且在短時間內形成人口優勢。
在北美東海岸的人地矛盾爆炸之前,確保西海岸的人口優勢。
而對大順朝廷而言,山東河南等地的人口在那擺著,使得算賬的時候,只能算減法,不能去算加法。
不要去算“移民過去能賺多少錢”。
只要去算“移民過去,能減少多少可能的起義”。
移民本身,就是意義,就是最大的經濟價值。
而不需要考慮移民過去,這些移民能收多少稅。
以史為鑒,蒙元完犢子,就源于折騰黃河,結果折騰出來個獨眼石人。
大順現在膽子肥到又要去折騰黃河,那么,既是已經開始折騰,那么就別考慮折騰黃河能賺多少錢,只要考慮別折騰到一般挖出來獨眼石人,那就大賺特賺。
故而,這又使得大順這邊,對于西海岸金銀銅礦的態度,非常微妙。
簡言之,不賠就是大賺、少賠就是少賺,只要能把人塞過去,別弄出來獨眼石人,賺之又賺。
而這里面,既然,老馬所批判的這種正規殖民法,是為了破解墾殖殖民地的痼疾的,是為建立資本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服務的。
那么,資本的擁有者,未必就一定需要私人開礦,大順朝廷這邊亦可作為擁有者、使用者。
既通過不承認任何私人圈地、不承認任何私人與原住民的協議買的地為基礎,通過對礦山、耕地、荒地、林地的一步到位的國有化購買,系統地踐行被批判的“正規殖民法”。
相對來說,大順對這一套東西,還是比較熟悉的。
實在不行,或者這一套實在玩不轉,理解成均田法也不是不行授田、定期去礦井服役。把去當兵換成去挖礦便是。當然這是實在不行的辦法。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