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法國非要加稅,那你的奴隸貿易,怎么與荷蘭爭、與英國爭
本來法國的奴隸貿易就蛋疼,葡萄酒終究是比朗姆酒貴的,除了一些特殊的綠區,不能喝朗姆酒只能喝“特殊的葡萄汁”之外,法國自己可是不準產朗姆酒的。
紡織品加酒,這就是奴隸三角貿易的七成半了。
歐洲和大順不一樣。
大順只要海軍還在、只要中央集權不崩,是可以穩住關稅的。
比如,只準在松蘇貿易,或者規定統一的稅率。
在大一統條件下,咋的,你山東還能牛到不聽朝廷的,自己開埠低關稅貿易
顯然不能。
而歐洲,則是各國裂開。
你法國只能管法國的關稅,可管不到荷蘭。
荷蘭說,我就不加關稅,我的商人就去你那走私,法國能怎么辦英國說,我也不加關稅,我的商人自己往你法國走私,我也管不著啊。
理論上,法國可以說通過外交手段,說你們管管自己國家的走私販子,老往我這走私,我也受不了啊。
現實中,除非和第四次英荷戰爭似的,直接武力解決,否則的話,英國會主動去管自己的“對外走私”的走私販子巴不得越多越好呢。
只有一個荷蘭這么搞,歷史上都搞出來了波士頓傾茶,英國頭疼的最后只能靠武力解決。
現在荷蘭英國,至少兩個國家確定會不加關稅,也即等于整個歐洲都不能加關稅了。至少在大順的貿易品上,沒法加。
誰也沒法加。
誰加誰傻,最后關稅沒收著不說、奴隸貿易崩了不說,走私品照樣泛濫。
不只是法國。
奧地利、普魯士、俄國、瑞典、丹麥、神羅那一大堆全都一樣。
誰加、誰吃虧。
不加,uu看書那最起碼還能保住基本盤,按照各自的勢力范圍,從“關稅總額”中,拿走自己的那一份。
的確,法國也是戰勝國。
然后呢
法國作為戰勝國,意味著法國不用建設陸軍了,把錢都投向海軍和海外殖民地
法國這個戰勝國,錘爆了普魯士。問題在于,法奧之間可是百年矛盾。現在普魯士廢了,也就意味著,法奧矛盾又是首要矛盾了。法國還得養陸軍,還是沒辦法都投海軍。
沒辦法都投海軍,就沒辦和大順翻臉。
沒法和大順翻臉,就不能說大西洋以后是我家的,咱們在好望角貿易,我法蘭西要壟斷整個歐洲的東方貿易品,你大順就別過好望角了。
因為這話是個屁話,大順壓根不聽。
敢翻臉,大順反手就敢和他國合作,爆了法國的海軍。
只要沒法阻擋大順的商船去阿姆斯特丹,那么,在各國東印度公司全都炸了的情況下,法國這個“戰勝國”,也無法阻擋大順商品在法國的售賣了。
可能,科爾貝爾的遺產,還能保證一下諸如漆器、絲綢之類的高彷貨的自留地。
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各國的東印度公司,某種程度上,是“保護本國產業”的。因為至少大、管起來容易、可以查、可以抓。這么說吧,若沒有英國東印度公司,英國的棉布禁止令,就根本不可能執行的了。越大的公司,越好管,只要中央集權還能管得住、能做到不聽話就錘。但現在,各國都沒了,海量的“自由”的商人,這個時代的海關,是管不住、抓不盡、罰不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