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有東印度公司,國王一句話就能撤換總督,同樣的,國王一句話就能讓東印度公司少進口點東方貿易品,免得把本國產業沖死。
而這時候,只有荷蘭一家“低關稅”的。
荷蘭自己走私。
大家都煩,英國也抓、法國也抓、荷蘭又吊毛沒有,艦隊全廢、甚至港口淤積的連戰列艦都無法泊靠。
這就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抓。
現在,再加上個英國。
法國咋辦
加稅
那走私就無法杜絕。
原來主要抓荷蘭的走私販子。
而現在,則是既要抓荷蘭的、又要抓英國的、還得抓那些小國的。
誰賣的貨多,誰拿的關稅分成就多。
就算法國說,老子就不想要這個進口關稅,老子要繼續科爾貝爾的工業保護和國產工業替代主義。
那法國自己說話好使嗎
今兒來一波荷蘭走私販子、明兒來一波瑞典走私販子、后天來一波普魯士走私販子、大后天來一波英國走私販子。
防得住嗎
防不住。
只要英國投了,英國加荷蘭,則等同于整個歐洲,都放開了東方貿易品的關稅。
因為防不住了。
頂多說,比如漆器什么的,巴黎貨可以以假亂真,那本國的市場還能保住。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大順說,在阿姆斯特丹的中國貨,是提前加增了關稅的。
這只是大順自己加的、這筆“進口關稅”是還要給各國分成的。
法國可不可以自己再加關稅
當然可以。
大順只是對英國是戰勝國,逼著英國不得增加子口稅,可不能對法國這么做。
法國要是愿意,可以在“阿姆斯特丹已經征稅的基礎上,進入法國再加一筆稅”。
這個事,是法國的“內政”,大順管不著。
但是,理論上可以,現實里行嗎
一個“走私販子”好防。
英國加荷蘭,這兩個,怎么防
再者說,還有奴隸貿易問題,法國棉紡織業的起步,就是因著七年戰爭開打,法國的奴隸貿易拿不到足夠的棉紡織品。
沒辦法了,法國財政部才牽頭在南特辦棉紡織廠,質量次的黑非洲都吐槽。
現在,各國都能拿到棉紡織品,物美價廉的、量大管飽的、在阿姆斯特丹只征稅一次的東方棉紡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