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應該“感謝”這些早期的貿易開拓者,他們搞出來了一套貿易體系,
而大順參與一戰的結果,并不是重塑了貿易體系,只是取代了“生產者”的地位,仍舊借用了這個貿易體系。
這里面,當然也包括新益州的土豆燒酒。
巨大的利潤――歷史上,美國和清朝的毛皮人參貿易,曾經達到過一個1500毛利潤的驚人利潤率,這種利潤率指的是買酒的成本、和販賣過去后買茶葉回來的總售價的比――使得新益州的土豆燒酒行業,完全履行了劉玉的正規近世殖民術的設想。
當維倫德里正式踏入在弓河北岸的新少府城時,引入眼簾的,便是這樣一座完全以燒酒業為核心的工商業城市。
城邑的外圍,是巨大的騾馬市。
東海岸的牛仔趕著過來的牛馬、大順這幾年發展起來的畜牧業,都在城外交易。
而和東海岸交易騾馬牛的主要貿易品,就是酒。
進了城門,便能在街道上聞到濃濃的酒味兒。
城內總共被分為四個大區。
碼頭區。
釀酒區。
制桶等木匠區。
居住區。
這里和劉玉琢磨著靠不斷失火再重建而催動楓林灣木材業發展的金山不同,這里的城邑一開始就是嚴格規劃的。
金山可以燒了再建、建了再燒,還能促進金銀流通、促進楓林灣產業發展。
這里從一開始就是作為軍事據點和貿易中心而存在的,又不是金礦區,真要是燒了,建起來比較麻煩。
是以,城邑不大,但卻極為工整。
歷史上,這個城邑所在的地方,曾發生過非常嚴重的排斥華人的暴力事件。因為一場天花,據說是從華人區先爆發的,于是這里的白人以這個為借口,對華人進行了打、砸、搶、燒。
但現在,這種事已經不可能發生了。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但至少不會在這里爆發,前線顯然會在至少幾百公里甚至千里之外。
第一批開拓者,現在基本和北美東海岸的那批先來者一樣,成為了這里的上層階級。但區別是東海岸是以大種植園、土地投機商為主;而這里,則從一開始就掐死了土地投機,扶植的上層階級全都是搞工商業的。
第一批開拓者也確實過了兩年多艱苦的日子。
當他們來到這里的時候,口袋里沒有任何存糧、種子被嚴格看管不準動。
靠著捕魚、打獵、秋季劃著獨木船采摘孤米、冬季敲冰找魚、和印第安人交易肉干、配給制度、衣不蔽體以至于冬天的鞋都是用蘆葦毛編的
就這么硬生生地扛過了兩年,畢竟當初老婆孩子都放在了楓林灣當人質,這里完全都是青壯勞力。再者,來的時候如此艱苦,這里跑也沒地方跑,回也回不去,而且老婆孩子還在那當人質扣著,即便艱苦,也只能熬下來。